葛閃渡,古稱河閃渡、仡閃渡、葛商渡,地處本莊鎮(zhèn)西南,屬石阡、鳳崗、余慶、思南交界腹地,距離集鎮(zhèn)本莊3公里。位于烏江上游,為秦置夜郎郡的古渡口,屬思林電站淹沒區(qū),F(xiàn)有人口2400余人,有侗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占全村人口的68%左右。葛閃渡村因有葛閃渡古碼頭而得名,2009年思林電站開始蓄水,葛閃渡碼頭庫區(qū)水深提升至100m,湖泊水面約25平方公里。乘坐游輪徜徉江中,蜿蜒曲折的旖旎水面,迷人的兩岸原始生態(tài),奇特喀斯特地貌,兼具靈秀奇險特色,水中觀峽、峽中觀景,讓游客流連忘返。百里烏江穿境而過,形成了壯麗秀美的烏江百里畫廊美景。有煤等資源,有蛋雞養(yǎng)殖、蜜蜂養(yǎng)殖、葡萄種植、辣椒加工等產(chǎn)業(yè)。
古渡口歷史文化遺跡眾多。西岸現(xiàn)存康熙、雍正、光緒年間石碑四口碑碣“老道巖修路碑記”、“陳公義渡”、“吳公義渡”、“水佛寺修廟宇”碑,有碉堡、暗道、祠堂、廟宇、奇石、溶洞等自然景觀及古遺物等。2008年4月,省文物管理所對葛閃渡進(jìn)行考察,確定葛閃渡為自秦以來至明清商號遺址。
東岸在中心地段有一鑿于原生石上的大臼,為當(dāng)時加工谷物的設(shè)備。1980年新修葛閃渡公路,挖出五個石砝碼,形狀像鼓,每個重20公斤,為古代稱量貨物重量之用。曾挖出7個銀錠,均重7兩,底部鑄有“麗生號”等字樣,還出土有部分陶碗、陶杯、銅錢等。從葛閃渡東岸往上300余米有一巖洞,相傳先民早期便棲居于此,后人稱“神仙洞”。明崇禎年間,水商陳思仁在洞口上方刻“萬古桃源”四個大字。洞口高2米,寬6米,天光斜照洞內(nèi)50米,底有石徑,空間漸大。繼有一束光線遠(yuǎn)映石壁,光芒折射,洞內(nèi)豁然開朗,高3--4米,寬4--5米,長約50米。洞壁、洞頂石鐘乳狀如山川、什物、禽獸,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其內(nèi)小洞甚多,洞中有洞、洞洞相連,形成“桃源迷宮”。臨終一洞,洞大超前,頂、壁巖穴及石鐘乳狀貌怪異,內(nèi)有闊約4米霧洞,別有洞天。再往上1000余米距江面約20米高的絕壁上,有一巖洞稱為“大硝洞”,洞口正中巨石上現(xiàn)一橢圓形碓窩。靠近洞口左面巖壁有一朱書“桃源”,有墨書10余處,還有1950年人民解放軍某部剿匪攻克此洞書題4處。
葛閃渡村有遠(yuǎn)近著名的儺戲表演,每逢大小節(jié)日,村寨都組織表演上刀桿、下火海等節(jié)目。1986年著名表演家田永魁法師應(yīng)國家邀請到深圳獻(xiàn)藝。
隨著思林電站蓄水、烏江大橋通車,天險已成平湖,商號也已淹沒在了滾滾波濤之中。而今,一個個碼頭正在新建、一家家店鋪正如雨后春筍;一幅高峽出平湖、長虹臥波、游船如織,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畫卷正在展開;一個兼具人文內(nèi)涵、美不勝收的葛閃渡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