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屬楚地。
秦屬長沙郡。
西漢初屬長沙國昭陵縣。
漢平帝五年(5),封長沙刺王子劉賞為昭陽侯,侯城在邵水之陽。
王莽篡漢,侯國廢。
東漢在侯國故地復(fù)立昭陽縣。
三國初屬蜀,后屬吳。
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昭陵為邵陵、昭陽為邵陽。
東晉咸和三年(328),省新城入邵陵,省丞陽入重安,新城、丞陽的名稱從此在史書上消失。
隋遷邵陽縣治于今邵陽市區(qū)。
唐邵陽縣屬邵州,五代晉天福中,邵州一度改為敏州,邵陽縣改為敏政縣。
宋復(fù)稱邵州、邵陽縣。
元屬寶慶路。
明清時期仍屬寶慶府。
1913年,邵陽縣改稱寶慶縣。
1928年,寶慶縣復(fù)名邵陽縣。
1949年10月13日,邵陽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2月16日,建立邵東縣,因地處邵陽東部而得名,縣治設(shè)兩市塘。
1958年10月撤鄉(xiāng)鎮(zhèn),建立17個人民公社。
1962年11月,全縣劃為9個區(qū),80個農(nóng)村人民公社,1個鎮(zhèn)。
1977年12月1日,邵陽地區(qū)分為邵陽、漣源兩個地區(qū),邵東隸屬漣源行署。
1983年7月,邵東改屬邵陽市至今未變。
2019年7月12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撤銷邵東縣,設(shè)立邵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