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故里位于銅山大彭鎮(zhèn)大彭村。有彭祖廟、彭祖井、彭祖墓等景點。彭祖廟建于東漢時期,唐代、明代、清代曾三次修復(fù)。原彭祖廟有大殿和東西配殿。大殿內(nèi)立有彭祖像,光頭、赤腳,高約4米。左右兩邊有一男一女,桃花和周伍站班。東西山墻有瘟、劉、馬、趙(均為周朝時期的人物)四尊神像。東配殿立有觀音神像。廟門前60米處有傳說彭祖親手所挖的天下第一井——彭祖井。彭祖井一直是大彭村人世代飲水之源。廟的東北角有彭祖墓和殘碑一塊。凸顯鄉(xiāng)風(fēng)民俗的彭祖廟會歷史悠久,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十里八鄉(xiāng)的人便來趕會,場面很大,熱鬧非凡。每個村都有會頭帶領(lǐng),舉著龍鳳大旗,有組織的前來燒香奠拜彭祖。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民間表演以及各式各樣的攤點銷售,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應(yīng)有盡有。
古唐槐位于銅山大彭鎮(zhèn)楚王山西坡。楚王山古槐傳說之于唐代.樹干圍長4.5米.主干高4余米.加樹枝高達10多米.樹冠覆蓋40.余平方米。該樹主干已空,根系錯解裸露地面,極為壯觀蒼雄,樹葉繁茂,落葉較遲。更為起奇妙的是,在古樹空中自發(fā)寄生小槐樹一株,每逢春發(fā),青枝綠葉蔚為奇觀。楚王山古唐槐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樹周圍設(shè)有鐵欄桿加以保護,現(xiàn)長勢尚好。相鄰景點為:山北是楚王山漢墓群,山南坡為楚王山千佛洞,西南坡有諸佛寶塔及明代五進大院。
明代五進大院位于銅山大彭鎮(zhèn)楚王山西南坡,相傳為明朝丞相王彥玲所建,大院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建筑大都以青磚、石墻、小瓦為材料,風(fēng)格獨特,氣魄壯觀,實為少見。特別是第一進院大門上的木雕蓋紋飾,栩栩如生,屋檐上的龍獸頭和望天狂狗更是獨巨匠心,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代建筑的特有風(fēng)格。大門前上馬臺、下馬臺尚存。外內(nèi)外古樹參天,百年百廟石榴園枝葉茂盛。該建筑現(xiàn)保存尚好。相鄰景點有:楚王山漢墓群、千佛古洞、古唐槐、諸佛寶塔等。
大悲庵位于大彭鎮(zhèn)田巷村北楚王山南山腳。始建年代不詳,但至今仍有遺址石基可辨。大悲庵后又稱關(guān)公廟、馬林廟,占地約6000 平方米。此庵原為兩進大院,分前大院和后大院。原有東廊房,西廊房,還有前大殿,后大殿,千佛殿等,后被毀,F(xiàn)僅存“大悲庵題名記”碑,保存尚好。碑高大約3 米,寬1.2米。大悲庵題名記碑高約2.6 米,寬約1.2 米,碑額雕刻二龍戲珠,上面篆書“大悲庵題銘記”。
白云庵始建于雍正十三年,乾隆十三年重修。白云庵主殿三間,東殿三間、西殿三間,土地廟一間。白云庵原占地面積約26000 平方米,F(xiàn)正殿三間為原廟建筑,屋頂為單檐硬山式造型,屋脊兩端有獸吻;乩葨|壁上鑲嵌清“乾隆三年重修碑記”,碑記中記載此為白云庵。正殿曾經(jīng)重修,但原貌未變,為老屋,F(xiàn)又新建東西廂房,占地約6000 平方米。
彭祖井位于大彭鎮(zhèn)大彭村。彭祖受封建立大彭氏國,為保證當(dāng)?shù)匕傩丈罘(wěn)定和身體健康。他帶領(lǐng)群眾掘土挖井,并用石塊砌成井筒,防止井壁塌方。于是人們把它稱為神井,后來改稱彭祖井。清代道光《銅山縣志》載:“彭祖井,在北門子城內(nèi),有石刻“彭祖井”三字。后“彭祖井”碑刻遷至徐州博物館內(nèi)保存。現(xiàn)彭祖井仍存,泉水依然,并在井上建亭加以保護。并將“彭祖井”石碑移回此處,立于彭祖井東側(cè),古碑高近3米、寬近1 米,上鐫刻“彭祖井”。因此碑早年有損,因此無法辨識立碑的年代。有關(guān)彭祖井傳聞很廣,在北京的國子監(jiān)內(nèi),有一塊明朝萬歷丁丑年(1577年)鐫刻的“彭祖觀井圖”上面刻有彭祖觀井的畫像。彭祖腰系纜繩連著柳樹,由書童扶持躬身觀井,其戰(zhàn)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
彭祖廟,位于徐州市大彭鎮(zhèn)內(nèi),始建不詳。史書載四千年前,彭祖因向堯帝獻雉羹治愈了他的疾病,而被封在今天的徐州一帶,始建大彭氏國。大彭村位于徐州西部10余公里的大彭山下,它正是文獻中所記載的古大彭氏國的中心。大彭村也叫大彭集,古已有之,近年曾用名張景村,最近才正式恢復(fù)大彭村的原名。彭祖廟,就在大彭村內(nèi),相傳為后人紀念彭祖東漢時建廟,唐代、明代、清代曾三次重修。有大殿、和東西配殿。大殿內(nèi)立有彭祖像、光頭、赤腳、高約四米。五十年代破四舊該像被砸時,發(fā)現(xiàn)它原是一尊外附一層泥的鐵像。在彭祖像的左右兩邊有一男一女桃花和周伍站班。該殿的東西山墻立有瘟、劉、馬、趙(均有周朝時期的人物)四尊神像,東西殿立有觀音神像。1993 年當(dāng)?shù)貙⑴碜鎻R址遷到原廟南
彭祖墳原在大彭集村附近彭祖廟原址后約10 米處,相傳為彭祖墳。彭祖墳經(jīng)常有彭氏后裔前來祭拜。后因采煤塌陷,于1993 年將墳遷至現(xiàn)彭祖廟東北約500 米處。彭祖墳直徑約6 米,高約3 米,青磚砌成,上有封土。彭祖墳陵園占地約3.5 畝,院內(nèi)有碑刻、石牌坊等,均為現(xiàn)代修建。彭祖,先秦道家先驅(qū)之一。姓籛名鏗.一作彭鏗,陸終第三子。彭祖者彭城是也,彭祖是大彭氏國(今江蘇徐州銅山)人,《通志?氏族略》記載:“彭祖建國于彭,子孫以國為氏。又彭亦為姓! 如今徐州市境內(nèi)仍保存有彭祖廟、彭祖祠、彭祖樓、彭祖井、彭祖墓等歷史遺跡。
楚王山位于徐州市西十公里的銅山縣大彭鎮(zhèn)境內(nèi),山體東西走向,主峰海拔高195.1米,占地約2 平方公里。劉邦稱帝的翌年(前201年),即封其弟劉交為楚王謚號楚元王。西漢一朝,楚王兩傳十二代,歷時59年。漢朝有制,封王死葬封地。十二代楚王應(yīng)有十二處陵墓其位置當(dāng)在徐州附近。目前已調(diào)查和發(fā)掘了八代楚王的陵墓。據(jù)史書記載,楚王山即為第一代楚元王劉交的陵寢。這里原有墳塋10余座。有碩大的封土堆,墓周砌有石護坡墻作為墓垣。經(jīng)過兩千年的水土流失,這里已經(jīng)沒有了當(dāng)年的氣勢,墓周砌筑的巨石,也被村民拉去鋪路建橋,F(xiàn)楚王山僅存墓葬五座,墓群位于北坡。1號墓是主墓(楚元王墓),位于山體向北伸延的山頭上,山頭高70米,其上有褐色夯筑封土,高約10米,上方下圓
楚王山防空洞20世紀70年代時挖通,洞口為拱券門洞,里面修砌較好,高約3 米,全長約420 米,內(nèi)有六個耳室,每個耳室約3 米見方,共有兩個出口,南出口在楚王山千佛洞,北出口位于楚王山一號墓西側(cè)。每個出口處有2個陷阱。
楚王山位于徐州西十公里的銅山大彭鎮(zhèn)境內(nèi),主峰海拔195.4米,略作東北、西南走向,是徐州境內(nèi)的歷史名山,因山北坡葬有劉邦異母弟楚元王劉交及其家族成員而名曰楚王山。千佛洞為一處石灰?guī)r天然洞穴,東門券頂,原門洞上鐫有“千佛古洞”四字,現(xiàn)已漫漶。洞略呈橢圓形,東西寬9.9米,南北長14.6 米,洞頂參差不齊,最高處約兩米,面積140平方米。洞內(nèi)四壁是天然斷層巖石,上面遍刻佛像,佛像高約10厘米,約有700-800尊。由于人為破壞,多數(shù)佛頭已被打壞。造像中以西壁保存的較為完好,這些佛像中有坐佛、立佛、臥佛等。除洞壁佛雕造像外,洞內(nèi)還有圓雕坐佛和圓雕十八羅漢,惜原雕像身首異處,殘缺不全。洞的西壁還有小洞相連,小洞洞口很小,僅能容一人屈身才能入
相傳諸佛寶塔為楚王山千佛洞一得道高僧建造。根據(jù)塔身造型及碑文和圖案,可以確認此塔為明代所建。諸佛寶塔原為七層八面,整個塔身高約7.8米,底寬約4 米。 其基座由四塊八棱大石組成,從下數(shù)第二層是石鼓;第三層是建塔石碑;第四層由八面大石塊搭建而成,上面刻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官清休論品”,下聯(lián)是 “道在不嫌貧”,橫批是:諸佛寶塔。第五層有八個琉璃瓦檐,瓦檐上分別有八個神態(tài)各異的人面佛像;第六層是一個鏤空的石鼓,塔剎為葫蘆狀。塔每層浮雕內(nèi)容不等,人物、龍鳳、花鳥走獸栩栩如生,技藝精湛。可惜的是,塔在“文革”期間被推倒,每一層均遭到不同程度毀壞,其中有五層塔身現(xiàn)散落于楚王山南麓,另外兩層塔身已被當(dāng)?shù)卮迕癖Wo。2007年5月,此塔塔基被--文物
王樓民居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原有四進院落和后花園,占地面積約5公頃,民國時期幾易其主,F(xiàn)存穿堂屋一間,倒座房屋各三間,門前有上、下馬石,二進穿堂屋三間,東西配房三間。二進穿堂屋三間,西北角現(xiàn)存部分圍墻。第一進大院門上刻有木雕紋飾。屋頂上的龍獸頭和望天狗更獨具匠心,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建筑特色。屋內(nèi)地板均為磚鋪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