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恩寺位寺位于張家口市宣化區(qū)鼓樓北街40號,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寺院其它建筑已毀,現(xiàn)僅存大殿,建筑面積309.6平方米。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通高10.3米,單檐廡殿布戊頂,殿前有卷棚抱廈五間,為清代增進。
康熙年的《宣化縣志》祠祀志記載:時恩寺在今府署東。清代的府署即民國的縣。據(jù)調(diào)查所知時恩寺原建筑布局南至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東西配殿、鐘鼓樓和禪房等。大殿為單檐九檁廡殿頂建筑,廡殿頂又叫四阿頂,多為我國早期建筑所采用,因此文物價值較高。時恩寺大殿面闊五間19.2米,進深三間12米,通高1O.3米。斗拱為單翹單昂五踩斗拱,瓦頂為綠琉璃瓦頂。大殿前出單檐六檁卷棚歇山式抱廈,與大殿以勾連搭的形式連結(jié)在一起,無斗拱,系清代后加,面闊五間13米,進深三間5米。大殿外觀古樸莊重,氣勢宏偉。
1993年河北省古建研究所對時恩寺進行了測繪,在大殿明間脊檁上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建時的題記:“欽差鎮(zhèn)守宣府等處,建寺大檀越信官太監(jiān)乃勝張進總兵官顏彪黃碹”。“大明成化六年七月十二日午時建完,清泉、時恩二寺,開山比丘凈澄”。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為我們提供了時恩寺確切的建造年代、建寺官員以及第一代和尚姓名等珍貴史料,并由此可推測時恩寺應為土木堡之變(公元1449年)后,明王朝整頓邊防,這一時期在宣化興建的重要寺院之一,這也就不難解釋時恩寺大殿的建筑上保留了許多官式作法的原因了。
我國許多的古建筑專家都曾到宣考察,諸如羅哲文、祁英濤、鄭孝燮等先生,他們都對時恩寺大殿給予高度評價。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宿白先生在參觀了時恩寺之后曾撰文指出,宣化歷史悠久,古代廟宇眾多,時恩寺大殿有著十五世紀甚至更早的建筑風格,因此有著很高的文物價值。時恩寺大殿歷盡五百多年風霜雪雨幾近傾頹。區(qū)委、區(qū)政府已經(jīng)開始了對它的搶救保護工作,修葺一新的時恩寺,將為古城宣化再添一景。1992年6月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鼓樓北街40號
乘車線路:張家口市內(nèi)可乘宣化1路公交在二附醫(yī)院站下車后沿鼓樓北街步行前往。
延伸閱讀: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