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院
大云院(第三批國保)
時代:五代至清
地址: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石會村北龍耳山中
院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巖院,亦稱大云寺,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間。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禪院。后逐漸荒廢。現存建筑除大佛殿與七寶塔為五代遺構外,余皆為清代所建。
寺址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門(即天王殿)、中殿(彌陀殿,亦稱大佛殿)、后殿及兩廡。彌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年),是中國僅存的三座五代木構建筑之一。大殿臺基正面高1.3米,青石壘砌,其余三面臺基隨地勢漸高而筑。殿之前檐辟門和窗,后檐亦有門道通行。殿身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柱頭卷殺圓和,柱礎為覆盆寶裝覆蓮式,檐柱以上闌額普柏枋疊交成丁字形,轉角處闌額不出頭,普柏枋斜向搭交。檐下斗栱疏朗,柱頭五鋪作,雙抄偷心造,耍頭為昂形。殿內前槽無金柱,后槽明間設金柱兩根。梁架為四椽栿對后乳栿用三柱,梁栿前端刻成月梁式,栿上兩個大駝峰承托平梁及平槫,平梁上叉手頗大,瓜柱頗窄。所用駝峰種類達8種,尺度不一,形制有別。殿內保存五代壁畫20余平方米,壁畫施以藍、綠、赭三色,墨線勾勒,與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畫同出一格。斗栱、栱眼壁上彩畫隱約可見,風格古樸,為寺觀壁畫與早期彩繪之珍品。
殿內保存有五代石雕香爐,下刻銘記“仙巖禪院廣順二年歲次壬子八月十五日”。大佛殿前有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石經幢以及石雕羅漢一尊,均為藝術珍品。寺外南側聳立七寶塔一座,建于五代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塔為石制,雙層重檐八角形,高約6米。由雙層須彌塔座、雙層塔身和三重塔剎組成,塔身造型優(yōu)美,雕飾豐富生動,尚具唐風。
景點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實會村
延伸閱讀: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斺偓姘煎墰缁鏁愭径瀣幍闁诲孩绋掑玻鍧楁儗鐎n剛纾兼い鏇炴鐎氾拷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箠閹剧粯鍋ら柕濞炬櫅閸ㄥ倸鈹戦崒娑欏仩闁逞屽墮閹虫﹢寮崒鐐村仼鐎光偓閳ь剟骞婂┑鍡忔斀闁绘劖娼欓悘锔姐亜閺囧棗娲﹂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