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斌祠是清初順臣湯斌為其母親修建祠堂,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城內解放路西段,是睢縣著名的文物旅游景點。
湯家祠又名湯斌賢良祠,湯恭人旌烈祠,位于睢縣城內建設西路,座北朝南,面積1200平方米,三節(jié)院,從南到北依次為門樓、二門、卷棚、大殿、五門照。門樓一間,正脊排山,前額懸掛有“奉旨賢良祠”金字匾一塊,門前樹有二旗桿,西邊有吹臺,另有皇帝封賜的下馬碑,二門是三間過道,卷棚三間,四根明柱支撐,筒瓦蓋頂,室內為懸掛圣旨和絲布禮品,賢良祠和節(jié)烈祠大殿各三間,殿前樹有湯文正公蛟龍碑,湯恭人節(jié)烈碑一通,祠前有雕工精良的節(jié)烈牌坊。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如今只保留門樓和大殿。
湯斌祠是清初漢0湯斌為其母親修建的祠堂,由于文革遭受破壞嚴重,院內現(xiàn)存六間大殿。坐北朝南,南北長50米,東西寬24米,面積1200平方米。從南到北依次為門樓、二門卷棚、大殿、五門照。門樓一間,正背排山,前額有“奉旨賢良祠”金字匾一面。門前樹二旗桿,兩旁有吹臺,另有皇帝封賜下馬碑,二門是三間過道。卷棚三間,四根明柱支撐,瓦蓋頂,室內懸掛圣旨和絲布禮品。著名的景觀有:門樓、二門、大殿。
今觀其殘存建筑,殿宇規(guī)模宏大豪華,可見湯斌為官時的經濟狀況是很殷實的,其所謂“死時家里僅剩下八兩俸銀,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的說法是有很大出入的,或史實另有端倪,茲存疑待考。
“斌故善飾儉,及在官,惟枲帳一,采野薺和豆羹而食之;聞子市雞,怒棰其仆。雖公孫弘御布被脫粟飯,不能絕也;亦以此為佞臣明珠、王鴻緒所中,卒皆無恙�!仕谟新暎似渌L也。”-(《章太炎全集·別錄乙》)
湯斌,字孔伯,別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商丘市睢縣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歷任國史院檢討、潼關道副使、江西嶺北道參政。十六年乞假歸養(yǎng)�?滴跷迥辏�1666),從學于明清之際的著名理學家孫奇逢,成為當時程朱學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把朱學理論見諸于實踐的倡導者。十七年,康熙帝為了更有效地籠絡漢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決定舉辦博學鴻詞科。次年,湯斌應試取中,授翰林院侍講,參修明史;主持過浙江鄉(xiāng)試。二十一年充明史總裁。二十三年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這年,江蘇巡撫出缺,康熙帝因湯斌有操守,派他就任。湯斌上任后,整頓吏治,打擊豪強,蠲免苛賦,建立義倉社學,宣傳儒家經典,毀棄五通神淫祠等,從而受到康熙帝的寵任而被尊為“理學名臣”。二十五年再充明史總裁。次年改任工部尚書。十月病死。他在朝以敢于爭議出名。雍正中,入賢良祠。乾隆元年(1736),謚文正。所著有《湯子遺書》(一作《湯文正公全集》)傳世。
湯斌(1627年—1687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字孔伯,原籍滁州,明朝天啟七年(1627年)出生在睢州城(今河南睢縣)。湯斌生逢亂世,11歲那年,家中為豪紳所逼,無處說理,財產盡失,家道衰落。 清朝順治五年,湯斌參加鄉(xiāng)試中第舉人;順治六年參加會試中第貢士;順治九年參加殿試中三甲,隨后又趕上朝廷恢復遴選庶吉士,湯斌被選中。湯斌通…… 湯斌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