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崇左市城區(qū)東北4公里的白云山中。此山東南走向,山峰迭連,長約3公里,主峰高246.9米,山峰西面常有白云繚繞,故名白云山。山腰排列有七洞,尤以白云洞最勝,洞寬約6米,高12米,深30余米;洞中懸石,叩之有聲;洞右一立石,斑斕成色,形似鸚鵡,乃天然巧造,故名鸚鵡石,白云洞建于明末,相傳葛洪煉丹于此,后仙化作白云,白云洞因此得名。洞前左壁,閩人周璞書“白云洞”三字,刻于石壁。清朝多次捐修。乾隆二十一年,知府查禮、知縣宦于璋等人修砌石階,刻立碑記、神象、開路建門,騷人墨客題詞壁上幾十首。洞前樹木成蔭,清靜幽雅.民國時期重修,內(nèi)立觀音菩薩塑像一尊,吊一鑄鐘,小房一問,住一僧人。初一十五上香、敲鐘。解放后,洞中神像碑記被毀,題詞石刻也被打壞,只留破爛不堪的幽洞。1984年1月�?h文化文物部門重修。今已砌石階設(shè)門,粉刷一新,列為游覽點(diǎn)。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