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故居位于襄城縣麥嶺鎮(zhèn)歐營村。
歐陽修,字永叔, 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官至參知政事。歐陽修4歲喪父,家中貧窮,自幼好學。23歲和2 4歲兩次參加國子監(jiān)考試和禮部會試,均獲第一,在最后殿試中,以甲科第14名的成績授于進士及第,授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充西京(洛陽)留守推官(負責勘問刑獄的司法官)。在西京任職的3年中,歐陽修在襄城東汝水岸邊,購得田宅一所,將母親和妹妹接來居住。
襄城的秀麗山川和勤勞樸實的民風,給歐陽修留下美好印象。景祜元年(1034年)任職西京推官期滿后,回襄城探親時寫下《罷官后初還襄城敝居述懷》詩一首:
路盡見家山,欣然望吾廬。 植仗望遠林,行歌登故墟。
陋巷叩柴扉,迎候遙驚呼。 夙志在一壑,茲焉將荷鋤。
兒童戲飲馬,田里邀籃輿。 言謝洛社友,因招洛中愚。
春桑郁已綠,歲事催農(nóng)夫。 馬卿已倦客,嚴安猶獻書。
朝日飛雉雛,東臬新雨余。 行矣方于役,豈能遂歸歟!
寶元二年(1039年)六月,歐陽修復職,將母親和妹妹接往南陽居住。初冬,歐陽修又到襄城,把田宅托付給鄰里照看。這次襄城之行,歐陽修又寫下了《初冬歸襄城敝居》詩:
日落原野晦,天寒閭市閑。
牛羊遠陂去,鳥雀空檐間。
憑高植藜杖,曠日瞻前山。
垅麥風際綠,霜鴉村外還。
禾黍日已熟,杯酒聊開顏。
酣歌歲之暮,寂寞向柴關。
此后10年間,歐陽修無論任職京城,還是遷至地方,都把襄城視作第二故鄉(xiāng)。皇佑元年(1049年)移至潁州(安徽阜陽),又置田產(chǎn)一區(qū),建起宅第,供老母和妻小居住。這一年生四子辨。熙寧四年(1071年),歐陽修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的身份辭官歸居潁州宅第,剖分家產(chǎn),將襄城田宅交四子歐陽辨(官至承議郎),歐陽辨后代定居襄城至今900余年。歐陽修故居,被其后裔改成歐陽家族祠堂,祠堂分前院后院,前院有正堂三間和東西廂房,內(nèi)奉歐陽辨及后裔歷代神主。后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正殿五楹,為懸山式,前檐插廊,殿內(nèi)正位供歐陽修和夫人畫像,其四個兒子畫像分別懸掛東西兩壁。后因歲月變遷、年久失修,歐陽祠堂房舍大部分被毀,現(xiàn)僅存前院東廂房和正堂。正堂磚石結構,0式,二梁起架,五脊兩坡硬山式,小灰瓦覆項。整個建筑簡樸大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斺偓姘煎墰缁鏁愭径瀣幍闁诲孩绋掑玻鍧楁儗鐎n剛纾兼い鏇炴鐎氾拷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烽懗鍫曞箠閹剧粯鍋ら柕濞炬櫅閸ㄥ倸鈹戦崒娑欏仩闁逞屽墮閹虫﹢寮崒鐐村仼鐎光偓閳ь剟骞婂┑鍡忔斀闁绘劖娼欓悘锔姐亜閺囧棗娲﹂弲鎼佹煥閻曞倹瀚� |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