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潛山縣天柱山鎮(zhèn)風景村新橋組的真源宮,為南朝梁武帝時的寺廟遺址,因道人白鶴所建,又稱“白鶴觀”、“白鶴宮”。唐天寶9年(公元750年),玄宗李隆基敕建“司命真君祠”;宋太平興國7年(公元982年),太宗趙匡義敕建“靈仙觀”;時至北宋政和7年(1117年),徽宗趙佶為求靈跡之地,賜匾御書:“真源萬壽宮”,簡稱“真源宮”。自唐代至清道光時均有道士在此居觀-。后因戰(zhàn)亂等因素,逐漸衰廢。現(xiàn)存階梯狀建筑基址五層,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相對地面高度約50米,遺址內(nèi)尚存應夢井、白鶴泉等遺跡。真源宮遺址是天柱山風景區(qū)南大門入口地段的重要景點之一。
應夢井相傳唐玄宗夢游于此,掘井賜名。井口距地表約1米,直徑約2.3米,深約3米,井體用磚石圓砌。
白鶴泉為白鶴道人開鑿使用,原井壁用磚石砌成圓形,井圈為石質(zhì),井口直徑達0.5米;民國34年重修時立記事碑1通,存放于山谷寺內(nèi)。由于地殼運動關系,井址沉陷,形成了一口淺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