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張氏遷此定居,并成集市,故稱張小集。清代后期,正南兩千米有前張莊,故改稱后張莊。 |
清順治年間,趙氏遷此,西臨戊戌河,取名臨河寨。因村前有個前趙,因此取名后趙。 |
明代,中原傳教盛行,由翟氏家族斥資建起一座土地廟,取名翟廟。 |
明洪武年間,陳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名陳莊。后陳氏兄弟二人分家,一前一后,名南陳莊、北陳莊。 |
清代,某姓幾人在黃河大堤轉(zhuǎn)灣處建村,故名堤灣村。 |
清代,因姓宋的多,故名宋莊。為區(qū)別重名,1981年更名為韓道口。2017年3月根據(jù)寧政文〔2017﹞17號文件更名為北宋莊村民委員會。 |
明洪武年間,楊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楊莊。清咸豐年間,為防粵、捻二軍,筑墻打寨,并建所看家樓,故名楊樓寨。 |
清代,邵氏遷此建村,故名邵莊。 |
明代,苗氏從山東苗樓遷此建村,故名苗莊。 |
明代,朝中衛(wèi)士官焦氏和宦官不和,怕誣陷罪名,就棄官逃至此地?赐恋胤饰郑瑲夂蜻m宜,便在此落戶,取名焦莊。因重名,1982年更名為北焦莊。 |
明代,筑黃河大堤,按一華里為一堡,本村置于五華里處,故名五堡。 |
明代,梁姓從河北遷此建村,取名梁莊。 |
清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后,回民李姓遷此建村,名李莊。后人多莊大,改稱大李莊。孟姓遷在東南處建村,名孟莊。 |
古時村后大堤上有桃樹林,村名桃園。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設(shè)巡檢司,為渡河關(guān)卡,改村名為桃園關(guān)。 |
明代,張氏遷此建村,后建座祠堂,故名張?zhí)谩?/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