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五年(1643),涂氏先祖從江西省江右縣遷居項城十羊口定居,后因人口繁多,于清順治十八年(1662)從項城遷此,建村筑樓,取名為涂樓。 |
明萬歷年間,王氏先祖由山西洪洞遷居于此時,同伴是高、張、王三姓,旅途中,高姓富,吃好面,張姓貪,吃雜面,王姓更貪,吃糠皮。于是好面高,雜面張,麩拉子王,則成為他們談笑中的口頭禪。后以旅途中飲食和姓氏定名為麩拉子王營;1942年經領導提議,群眾贊可,更名小王營。 |
此地原名王花樓,乃王、花二姓先祖以其姓氏和樓房而定。清雍正年間,劉氏先祖因訟由潁河北郜店遷此。清中期,王、花二姓相繼絕嗣,而劉姓發(fā)跡。此時,為更村名,劉姓先以言外播,繼而以錢為餌,久之,王花樓演變成劉樓。 |
乾隆十七年(1753),普姓遷居于此,以廟定村名為玄帝廟。1952年經村民協(xié)商,更名大李營。 |
明弘治年間,范氏先祖由山東棗林莊搬遷,落戶于潁河南岸李灣。清道光四年(1825),昆仲兄弟另辟新居,兄居此,命村名為范莊。 |
清同治八年(1854),邵氏先祖花然由張邵營遷居于此,取名邵莊。 |
清康熙年間,普氏先祖于沈丘老城小高營遷居于此時,郜姓已絕嗣,僅存一郜墳,據(jù)此取名郜莊。 |
明嘉靖八年(1514),趙氏先祖由山東益邑遷居于此,因故居楊樹較多,命村名為趙大楊莊,以示追懷。后又因本莊小于北石趙莊,于康熙年間更名為小趙莊,F(xiàn)簡稱趙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