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為葭萌縣地,蜀漢為漢壽縣,上屬廣漢郡。
晉改為漢壽縣為晉壽縣,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縣境屬劉宋。
文帝元嘉十年(433),縣境歸北魏。
此后120余年間,南北互相爭奪梁州及晉壽等地,縣境歸屬,勢同拉鋸,曾隸屬宋、魏、齊、梁及氐王武興國。
北魏后期(504-508),分沔陽縣地設(shè)嶓梧縣(治今銅錢壩),北周閔帝元年(557),縣境屬北周利州晉壽郡興安縣(州、郡、縣治皆駐今廣元)。
隋屬綿谷縣,唐武德二年(619)于通谷鎮(zhèn)(今大安鎮(zhèn))置縣,取石牛糞金之義而命名。
唐武德四年(621)于今陽平關(guān)西擂鼓臺,設(shè)三泉縣,縣境內(nèi)則有兩縣并存,皆屬梁州。
寶歷元年(825)省金?h入西縣。
宋乾德五年(967)三泉縣直隸京師。
至道二年(996)三泉縣升建大安軍,次年軍廢,仍隸京師。
南宋紹興三年(1133)復(fù)以三泉縣建大安州,治今大安鎮(zhèn)。
至元二十年(1283)降州為大安縣,并廢三泉縣入,屬沔州所領(lǐng)。
明廢大安縣入沔縣,洪武三十年(1397)筑城羊鹿坪(即今漢源鎮(zhèn)),建寧羌衛(wèi),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寧羌州,于衛(wèi)治之南建州,取“羌地永寧”之意,領(lǐng)沔縣,略陽兩縣,州衛(wèi)并存州屬漢中府。
1913年改州為縣。
1935年紅軍建蘇維埃,分置寧羌、陽平兩縣。
1942年改寧羌為寧強取安寧強固之義。
1949年12月16日縣人民政府成立,縣名仍舊,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