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屬冀州,周屬并州,春秋屬晉,戰(zhàn)國時為趙域,秦屬太原郡。
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始設(shè)縣治,屬西河郡,郡治在平定縣(今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左翼前旗境)。
東漢永和五年(140),匈奴掠西河郡,郡治南徙509里治置離石,臨水并入離石。
西晉永興元年(304),匈奴左部帥劉淵在臨縣募兵起事開始,近百年時間,幾易其主。
北齊天保三年(552),屬西汾州,四百余里的長城縱貫境內(nèi)東麓。
黑峪塔村北設(shè)烏突戌,為長城三十六戌之一。
北周大象元年(579)置郡、縣,取名烏突郡、烏突縣,治今大禹鄉(xiāng)府底村。
隋開皇元年(581)廢郡,改烏突縣為太和縣。
唐武德三年(620),改太和縣為臨泉縣,治今白文鎮(zhèn)故縣村,屬石州。
金天會元年(1123),復(fù)名臨水縣。
貞佑末年(1216),元兵南下,先得臨水,置大定府。
元中統(tǒng)二年(1261),改臨水為臨泉,屬太原郡。
至元三年(1266),臨泉升為州。
至元五年(1268),州治由故縣村南徙50里,置今縣城。
明洪武二年(1369),州降為縣,屬太原府。
清咸豐三年(1853),磧口設(shè)通判署(俗稱三府衙門)。
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置巡司。
1912年,廢除府、州,縣直隸省轄。
1940年,臨縣解放,成立了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抗日民主政府;10月,臨縣分為臨縣、臨南縣2縣。
1946年,臨縣、臨南2縣合并,仍稱臨縣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