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塔位于海淀區(qū)香山街道四王府東北山南坡,始建于遼。塔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高約九米,為七層八角八面密檐式磚塔,塔基為單層須彌座,東、西、南、北四面各有一拱形小門,其余面為窗形小龕,內(nèi)刻神像,塔身內(nèi)是一拱形小室,室內(nèi)原有明正德年間普安菩薩一尊,今已無存。底檐為單昂斗拱,每角一攢,頂內(nèi)收,輪廓線條柔和。塔身飾以白色。普安塔是……[詳細] |
正藍旗碉樓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用于訓(xùn)練健銳營云梯攻占而設(shè)。清中葉,乾隆皇帝為平定大小金川,在香山一帶的八旗營房附近修建碉樓,用于軍事訓(xùn)練。每旗八個,共六十四個。此碉樓即為其中之一。碉樓由毛石、青石混合砌筑。碉樓坐北朝南,共四層,均以虎皮石砌成。每層有青石腰線,各開有石窗三扇,從二層始為空心,是海淀區(qū)所存碉樓唯一的空心結(jié)構(gòu)……[詳細] |
鑲白旗碉樓位于北京市植物園內(nèi)。清中葉,乾隆皇帝為平定大小金川,在香山一帶的八旗營房附近修建碉樓,用于軍事訓(xùn)練。每旗八個,共六十四個。此碉樓即為其中之一。碉樓由毛石、青石混合砌筑。目前為北京植物園管理。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金河堤詩碑位于頤和園南墻外長河西岸邊。乾隆二十年(1755) 五月立。碑為漢白玉石質(zhì),坐西朝東,螭首龜趺,基座正方形,通高約5米。碑體保存基本完好,碑陽字跡漫漶,碑陰刻清高宗乾隆御制《金河詩》。金河碑詩文記述了疏通金河河道,便于行船,灌溉稻田,排澇泄洪的情景。金河自玉泉山高水閘流出,經(jīng)頤和園西墻,至該碑北側(cè)匯入長河,它……[詳細] |
永山宅院位于曙光街道老營房路。解放后,永山宅院改為藍靛廠小學(xué)。永山宅院經(jīng)多年使用及改造,院落格局無存,現(xiàn)僅存東西兩院十一座建筑,建筑均為清中期小式建筑風(fēng)格,板瓦屋面,F(xiàn)有正廳五間、正房三間、耳房一座、配房三間,其余七座均為倒座排房。2012年,原藍靛廠小學(xué)騰退后,由海淀區(qū)文化委員會對永山宅院進行修繕。2014年被公布為……[詳細] |
樹村清真寺位于海淀區(qū)上地街道樹村,圓明園大北門外樹村中西南側(cè)。始建于清早期,樹村當(dāng)時是回族聚居的商業(yè)村落。寺中大殿前的碑記“曾在大清同治癸酉年(即同治十二年,1873年)孟春重修”,F(xiàn)門樓移至寺西南角,朝西開,F(xiàn)存的三卷大殿為勾連搭建筑,小式大木,硬山頂,三進屋頂中間建單檐四角望月亭。殿前有香爐臺一座,其南側(cè)有“萬古長……[詳細] |
清河制呢廠辦公樓位于海淀區(qū)清河街道橡樹灣東。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陸軍部以“軍隊用品自制供應(yīng)”的名義,奏請官商合辦“溥利呢革公司”(即北京清河制呢廠前身),由張之洞等籌資興辦。1908年建廠,1909年正式開工。1912年孫中山先生視察該廠時曾在此演講。1916年北洋軍閥政府接管,并將其更名為陸軍制呢廠,1……[詳細] |
309醫(yī)院天主堂位于青龍橋街道黑山扈路解放軍總參謀部總醫(yī)院(解放軍309 醫(yī)院)內(nèi),又名“法國樓”,是一座天主教教堂。初由法國人興建,始建于1919年,后來有德、比、荷等九個國家傳教士在此傳教,所以又叫九國教堂。這組建筑群原包括修道院、教堂、療養(yǎng)院、墓地和葡萄園等,F(xiàn)僅存建筑一棟,磚石結(jié)構(gòu),坐北朝南,呈不對稱“十”字形……[詳細] |
安寧莊興隆寺位于原海淀區(qū)清河街道安寧莊村。清光緒年間興建。興隆寺整體格局坐西南朝東北,分前后殿。均為硬山箍頭脊,大式大木。前殿內(nèi)兩側(cè)山墻繪有關(guān)公壁畫。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高玄殿牌坊位于海淀區(qū)青龍橋街道大有莊100號。原建筑位于景山前街,是大高玄殿前品字形排列的四柱九樓式牌樓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上世紀五十年代原址拆除,六十年代重建于現(xiàn)址,F(xiàn)建筑改建成四柱七樓式,樓頂為廡殿頂,黃色琉璃筒瓦,面闊三間,通高16米,正樓高約10米,底為仰俯蓮須彌石座。正面鐫“弘佑天民”,……[詳細] |
隱修庵位于青龍橋街道青龍橋東街。隱修庵始建于清,1925年重修。整體為四合布局,前殿硬山箍頭脊,小式大木,后殿硬山箍頭脊,旋子彩畫。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前殿有耳房。東西二耳房,面闊二間,進深一間。后殿面闊三間,F(xiàn)彩畫已磨損,基本不可見。 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吳家花園位于海淀區(qū)青龍橋街道掛甲屯村,原是承澤園西部的一部分。民國時期,此園出售給浙江人吳鼎昌(字達詮),當(dāng)時該花園大門的門楣上掛有“吳達詮別墅”的木牌,故稱“吳家花園”。曾有許多著名人士在此活動。1959年至1965年期間,彭德懷元帥一直居住在這里。吳家花園總體布局為串通中軸線對稱格局,由前后兩組組成。前部為前廳、正……[詳細] |
慈恩寺位于青龍橋街道青龍橋。慈恩寺又名報國慈恩寺,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次年落成,民國時重修。整體格局為坐北朝南,由南至北依次為天王殿、正殿、后殿。天王殿硬山大脊,小式大木。正殿硬山調(diào)大脊,小式。后殿箍頭脊,硬山、排山滴水檐,小式大木,F(xiàn)存天王殿、大通智勝寶殿及后殿。據(jù)《日下舊聞考》記載,寺東有塔院,塔園內(nèi)……[詳細] |
董四墓娘娘廟位于青龍橋街道董四墓村。始建于明代,原名天仙廟,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現(xiàn)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間。廟整體坐西北朝東南,四合布局。有山門、正殿、左右配殿。山門為筒瓦卷棚,面闊一間,正殿面闊三間,黑琉璃瓦,硬山,左右兩殿筒瓦,箍頭脊,面闊三間。院內(nèi)有石碑兩通,其一為重修碑,平鋪于左配殿前,另一通埋于地下,……[詳細] |
東公所位于海淀區(qū)青龍橋街道大有莊坡上村12號。據(jù)傳清代此處曾住過一位專給慈禧梳頭的王姓太監(jiān),后園子被朝廷收回充公,賜予嘉慶帝第五子惠親王綿愉之孫載潤,又稱潤貝勒園。因載潤別號寄云,又稱為“寄云別墅”,F(xiàn)有房屋一排,坐北朝南,面闊九間。合瓦硬山調(diào)大脊,有蝎子尾,從現(xiàn)有結(jié)構(gòu)看,原布局應(yīng)為四合布局。房南門樓前有上馬石一對,青……[詳細] |
據(jù)說晚清設(shè)此地給慈禧太后管錢糧,后歸一大戶。解放前為學(xué)校,解放后曾為大有莊小學(xué),F(xiàn)存建筑為二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小式硬山,一進院有正門、正房、東西配房,進正門后西側(cè)有一通道通二進院。正門有抱鼓石一對,門前另有抱鼓石一對。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一畝園位于圓明園遺址正大光明門東南側(cè)西扇子河邊,是清代皇帝親耕的“籍田”。清代自雍正后,每年春天帝后出園來此舉行親耕之禮,后至嘉慶、道光年間,一畝園皇帝親耕之禮漸廢。光緒間,御前掌璽太監(jiān)劉誠連在一畝園旁修建了他的家廟及宅園,F(xiàn)存建筑年代為清代。坐北朝南,四合布局,二進院落,均為小式大木,硬山,滴水排山,小式頂,一進院有……[詳細] |
肖家河延福庵位于海淀區(qū)馬連洼街道肖家河村1號。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原名延福禪林地藏庵,同治九年重修。正殿坐北朝南,四合布局,小式大木,硬山,前有月臺,南房為倒座式。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此寺建于清康熙年間,清道光三十年重修!吨匦蘧┒嫉聞匍T外馬店禮拜寺碑記》碑,碑中記云“……年久失修司事……大殿廣十六間……殿出左廡為講學(xué)經(jīng)臺右廡為清真小學(xué)講以臺……大殿外房間凡廿有一……”。1946年大修,1983年至1984年大修恢復(fù)原貌。大殿坐西朝東,寺中有“永垂不朽”、“清真古教”兩通碑。山門歇山頂磚石結(jié)構(gòu),拱券……[詳細] |
佰王園建于清代,原為僧格林沁花園的一部分,現(xiàn)為八一學(xué)校小學(xué)部使用。現(xiàn)存坐北朝南的正房五間,左右各有耳房兩間,皆為硬山卷棚頂,灰筒瓦屋面,保護狀況良好。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