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九華街化城寺東。清康熙年間化城寺東序寮房之一。同治年間住持僧湛修募款擴建。1925年住持僧心定。1928年1938年住持僧妙慶。1949年住持僧靈來。現任住持為比丘尼滌塵。天池庵前有約100平方米的荷花池,游人觀賞荷花,悠閑別致,鬧中取靜,心曠神怡。地址:池州市青陽縣九華山風景區(qū)類型:池塘寺廟游玩時間:建議30分鐘……[詳細] |
位于肉身寶殿西南,省級重點寺院。1919年比丘尼妙量募建,原名明心寺,又名明心禪林。寺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前有附坡,以石壘成平臺,故名“小天臺”。小天臺居高臨下,視野開闊,西北山巒起伏,煙霞飄渺;九閔公路從山腰穿行,車流不息。傍晚夕陽紅遍,霞光萬道,是觀賞青山夕陽照最佳處。……[詳細] |
天柱峰景區(qū)又名青峭灣景區(qū),地處九子巖景區(qū)西南部,總占地約20平方公里。天柱峰是天柱山的主峰,外形酷似石筍,又名石筍尖。天柱山現已晉升為5A景區(qū)、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等等,風景優(yōu)美深受國內外游客喜愛。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qū)類型:地質地貌山游玩時間:建議0.5-1小時電話:0566-2823169官……[詳細] |
祗園寺位于九華山東崖西麓的迎仙橋東,為九華山四大叢林(祗園、東崖、百歲、甘露)之首.祗園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723年),原名“祗樹庵”。清康熙年間(1662-1723年)為化城寺東序寮房.嘉慶年間(1796-1820年)祗園寺住持乏人,庵將傾頹,諸山長老議定迎請禪居伏虎洞二十多年的隆山和尚(1757-184……[詳細] |
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對芙蓉峰,北倚白云山,東鄰東崖,西接神光領嶺,四面環(huán)繞如城,古人有“內外峰圍涌玉蓮)之稱。每當紅日西沉,白云歸岫,蒲牢一擊,鯨鏗徐應。這就是九華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鐘”。化城寺原有大鐘一口,重約萬余斤,但已毀于兵燹,F存的一口洪鐘,重約兩千余斤,高一丈有余。此鐘鑄造精美,體積超群,音質悠揚洪亮,以……[詳細] |
地藏菩薩真身所在—九華山月身寶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地藏塔,而九華山是與金地藏,金喬覺的名字分不開的。金喬覺(696-794);系新羅僧人,俗稱金地藏,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相傳其人“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靶拇榷矏,穎悟天然。”24歲時,削發(fā)為僧,攜白犬“善聽”,從新……[詳細] |
時代:明至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陵陽鄉(xiāng)所村。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為徽派祠堂式建筑,初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該建筑呈長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闊五開間共16.5米,進深三大進,共71.6米,占地面積1173平方米。每進以走廊、廂房、天井相屬,嚴謹有致。正面是高大門坊,坊作四柱三樓式,正中匾額楷書陰……[詳細] |
時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城關茶東。該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漢族祠堂建筑,屬于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光緒年間曾擴建修繕。整個祠堂由門樓、曲廊、享堂和寢樓組成。面闊22.6米,長65.5米,為五開間的磚木結構。門樓部分建筑面積141平方米,空間結構布局合理,別具一格。享堂和寢樓部分建筑面積123……[詳細] |
時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沙濟鄉(xiāng)上章村。該祠堂座落于青陽與黃山接界的黃萌嶺下,坐北向南,建筑面積887m2。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重建大宗祠碑記》記載:此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46年(1781),嘉慶四年(1799)完工,歷時二十年。其建筑工程巨大,雕刻技藝高超,一向為人稱道。而最為眾所注目的乃是其工藝精……[詳細] |
地藏洞位于九華山森林公園內的九子巖地藏王打座石下,洞內清泉潺潺,奇石無數。洞內可容納10余人休息。洞口面向東北,異常涼爽;洞前樹木蔥蘢,綠竹滴翠,精致迷人。相傳此洞的僧地藏休息,誦經場所,故名。據當地居民傳說,唐朝時期金喬覺剛從新羅國來到東土九華山,第一落腳處,就選擇了這里,長期流連休憩于此,并在此開始了他在九華山地區(qū)……[詳細] |
蓮峰云海景區(qū)AAAA 蓮峰云海景區(qū),坐落在九華山蓮花峰,它位于九華山后山是九華山脈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霧繚繞,變化萬千,得名“蓮峰云!,此乃九華十景之一。又由于蓮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寶中的筆架,所以又稱“筆架山”,目前景區(qū)面積400畝,保護面積1000畝。蓮峰云海是九華山后山旅游帶的重要接待景區(qū),倚山而建,就勢造景,園即是山,山即是園,……[詳細] |
九華街東側有一座閔公墓,墓主人是九華山當地的一位員外,據稱閔公家產豐盈,為人慈善,每天齋僧99人。后人為紀念這位樂善好施的善人便修建了這座閔公禪寺。閔公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廟,始建年代不詳,后在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軍炸毀。現在住持釋妙性法師帶領下復建。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大乘大集地藏十倫經稱:“安忍……[詳細] |
在佛教名山九華山,有一棵千年古松,它雖不如迎客松那樣聞名中外,但其外形之獨特,承載之歷史,卻絲毫不比迎客松遜色。鳳凰古松位于九華山風景區(qū)中閔園回龍橋東北,屬“黃山松”,學名“臺灣松”,高7.68米,胸徑1米,該松形成平頂,造型奇特,旌形樹冠,如同鳳冠一樣,其主干扁平,在3米高的地方主干一分為三,分層次向上向外伸展:中間……[詳細] |
心安寺初名文殊茅蓬,又名“心安禪寺”,俗稱“六畝田”,位于佛教名山九華山東麓,是安徽省52座重點保護寺廟之一。它南鄰黃山太平湖,東望銅陵長江大橋,北接318國道,距青陽縣城不足20公里路程。所處海拔800—1000米,高山環(huán)抱,俊峰筍立,竹林如海,古楓參天,環(huán)境靜謐,氣候宜人。不因其周圍三、四平方公里范圍內還有可供觀賞……[詳細] |
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的九華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并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被譽為開創(chuàng)中國僧伽教育史上設立華嚴大學之先河,成為信眾朝禮參學圣地的千年古寺――翠峰寺,就座落在九華后山的朱備鎮(zhèn)青峭灣滴翠峰下。翠峰寺是安徽省重點保護佛教寺院,位于九華……[詳細] |
凈信寺,位于蓮花峰東麓的金沖村境內,距青陽縣城僅八公里。沿金山村后拾階而上一公里許,在一片修篁掩映之中便隱約可見一座不起眼的廟宇,這便是“凈信寺”。當地人稱“老庵”。相傳唐代那個修道成佛的瘋癲和尚道濟曾在此居庵多年。據《九華山志》載,凈信寺始建于唐代,一名“安禪院”,又名“碧云庵”,俗稱“老庵”。南宋詩僧釋希坦將碧云庵……[詳細] |
天橋寺又為半山寺,俗稱“吊橋寺”,半山寺古名“翠云庵”,安徽省重點寺院。小廟背依山峰,前臨千仞絕壁,險峻異常。半山寺庵瓦舍5間,正中三開間為佛殿,兩邊為僧人住房。殿前為室內走廊,下裝板壁,上安玻璃,可憑窗遠眺。走廊東西各開一扇小門供出入,是步行游天臺往來的咽喉要地。0結束以后,九華山的佛教慢慢有了復蘇,到一九七九年,九……[詳細] |
閔園尼庵群,位于九華山天臺峰與插宵峰之間,分上閔園、中閔園、和下閔園三處。尼庵群多集中在中閔園一帶,臨河背山。其建筑皆非殿宇式,住人則為民居,供佛即為廟宇。一家挨著一家,朝向也不一致,沿著路開門或開窗!鞍讐滞、馬頭墻,天井院落雜回廊,地板樓板隔墻板,正廳供佛居兩廂!边@是閔園尼庵群房屋構造和生活方式的真實寫照。閔園……[詳細] |
天池寺又名天池庵,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為化城寺東序寮房之一,同治時期獨立出來,現為尼僧庵堂,位于東崖西麓,與太白書堂近鄰,安徽省重點寺院。因院內有泉出石罅,下鑿石池,名“天池”,故以此名寺(庵)。據說來自地藏王菩薩,曾在此修行打塵,并飲用過池中圣水。天池呈方口形,邊寬1.5米,深1.4米。久旱不涸,久雨不盈,池水清洌,甘……[詳細] |
天臺索道,位于九華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閔園、天臺景區(qū)。下站設于大覺寺北150米的洼地上,上站設于木魚峰南側20米山坳中,全長1244.31米。乘坐九華股份天臺索道,竹海連天涌,奇峰迎面來;彩云在腳下,山花為你開。登上十王峰,觀九華山最高最雄偉寺廟天臺寺,朝拜地藏王菩薩道場古拜經臺,賞天下第一千年古松鳳凰松,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