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视频在线网址,亚洲av世界男人的色的天堂,黄色免费看网站,国产拔擦拔擦8xcom高清在线,黄色片子网站,国产美女一级特黄网站大全,新一级毛片国语版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鄂州市旅游

鄂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鄂州古靈泉寺
  古靈泉寺又名圓通寺、資福寺、西山寺,中國佛教“凈土宗”發(fā)源地。位于鄂州西山的青龍、白虎二山之間。是東晉高僧慧遠所建,寺中有泉出崖穴間,因迎文殊像供奉于此,盛傳泉中有靈光呈現(xiàn),故名菩薩泉,又名靈泉,西山寺亦名古靈泉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據(jù)宋蘇軾《菩薩泉銘》記,晉代陶侃在武昌任太守,后遷往廣州,任刺史,在海上得“文殊師利”菩薩金像,送武昌(今鄂州)寒溪寺供。待陶侃遷往江州任刺史時,又想迎佛像到潯陽(今九江),卻人力不能動,佛像托夢于慧遠,說西山“清涼福地”,本是“清凈樂土”。于是慧遠在吳王避暑宮故基建西山寺,供奉文殊,并倡“凈土法門”。其間幾經(jīng)興廢。現(xiàn)存寺廟是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湖廣總督官文捐款修建。近年又有修葺,F(xiàn)有面積四千七百平方米,是西山的主體建筑,有一堂(文殊師利堂)……[詳細]
吳家大灣遺址
  吳家大灣遺址位于鄂州市-鄉(xiāng)何橋村吳家大灣西北50米,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6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鏟、錛和陶片。陶片以夾砂紅褐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紋飾有弦紋,器形有盆、罐、鼎等。屬石家河文化。(第一批)……[詳細]
23、七窯山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窯山遺址
  七窯山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周代遺址,位于鄂州市燕磯鎮(zhèn)沙塘村,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5米左右,內(nèi)涵豐富,地面采集到許多石器、陶器(片)。該城址對于研究這一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保護范圍:東面至北緯30°22′01.83″、東經(jīng)114°55′58.17″;西面至北緯30°22′02.22″、東經(jīng)114°55′51.04″;南面至北緯30°21′58.87″、東經(jīng)114°55′55″;北面至北緯30°22′03.91″、東經(jīng)114°55′56.19″。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東面向外20米至水塘西,西面至武鋼球團礦鐵路專用線,東南面至官塘灣,北面向外20米![詳細]
駱李墓群
  駱李墓群簡介為三國•宋代古墓區(qū),位于華容區(qū)段店鎮(zhèn)駱李村駱李灣西北400米;駱李墓群東邊200米為駱李小學,南為316國道,西距駱家上灣1000米,北距朱家港200米,總面積約6000㎡。1970年文物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此墓群,它呈南北向排列;相距5—15米不等,墓上殘存有封土堆,從暴露的墓葬看,多為長方形券頂磚室墓,墓室結構為“三順一丁”,墓底鋪砌呈“人字形”,券頂采用楔形磚壘砌,墓磚飾粗繩紋和麻布紋。70年代發(fā)掘的六朝墓葬出土有青瓷洗、案、碓、磨、勺等;八十年代又采集有唐宋時期的青瓷粉盒、壺、碗等,其中一件青瓷蓮花形粉盒,胎質較薄,通體施有黃褐色釉。釉澤光亮,尤其是器蓋上的一對鴛鴦造型生動,形象逼真,實為唐宋時期文物之精品。此墓地保存較完整,局部有破壞。出土文物對研究六朝及唐宋時期的政……[詳細]
25、古壽井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壽井
  鄂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鄂州市區(qū)古樓街與十字街交匯處。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由縣尉鄒應博捐修,因井口置有四眼鐵盤,故俗稱“四眼井”。水井建成之日曾留下吉祥的祝辭:“后當有登高位、掇巍科、亭上壽者!惫屎笕擞址Q之為“壽井”。元代至正年間,監(jiān)邑達嚕噶齊鐵山(亦為觀音閣的主持修建者)、知縣王文賁又在井上建“壽井亭”。清末民初,因戰(zhàn)火,亭廢。該井曾為古鄂城“十景”之一。但自從用上自來水后,四眼井漸漸停用,并被垃圾雜物填埋,F(xiàn)在的“四眼井”是2004年鄂州市人民政府組織淘洗修復的。其“一井四眼”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chuàng)造力。為搶救恢復古壽井,保護文化遺產(chǎn),2003年12月,市人民政府撥出?睿瑢υ摼M行搶救修復保護。該工程由市文體局、城管局組織協(xié)調(diào),市博物館、市政設施管理處負責實施,于2004年4……[詳細]
26、九曲亭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曲亭
  蘇軾謫居黃州時,時常來武昌西山游覽,在西山留下的諸多遺跡中,尤以九曲亭、東坡餅、菩薩泉和詩文著稱。九曲亭位于西山九曲嶺吳王峴上。傳說孫權建造了一艘可乘千人的艦船《長安號》,試航于長江,遇大風船被巨浪打破,就從樊口登山,鑿山開路填起一道山峴,名曰“吳王峴”,并在峴上筑小亭祀之。亭已毀。蘇軾來游此后,復修此亭,名曰九曲亭,弟蘇轍作《九曲亭記》,曾幾度興廢,F(xiàn)存九曲亭為清張之洞重修,書刻《九曲亭記》于亭內(nèi)。亭正面兩柱書聯(lián):“鼓角隔江聽,當年短棹頻來,賴有詩篇消旅況;賓僚攜屐到,他日玉堂歸去,也應魂夢戀清游!薄[詳細]
27、三賢亭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賢亭
  三賢亭位于錄泉寺內(nèi)大雄寶殿右側。亭周圍崖壁上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崖上披蘿掛蔓,樹蔭蔽日,竹影婆娑,四時泉水叮咚,幽靜清雅。相傳晉陶侃、唐元結、宋蘇軾常在此游憩。明嘉靖初年,知縣許穡卿建亭祀之,名曰“三賢亭”,指以上三位賢士。因亭周有三股泉水,故又俗名“三泉亭”。清兵部尚書、三江總督彭玉麟巡視長江水師時,曾于西山留畫老梅一幅,題詩多首。當代畫家關山月、端木夢錫來西山參觀時,盛贊彭玉麟所作的梅花為歷代畫梅中的佳品。邑人孟晉撰、周華琴書寫的對聯(lián)“悠游泉石知何日,常伴梅花不計年”,現(xiàn)刻于三賢亭內(nèi)壁![詳細]
28、民信閘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信閘
  民信閘簡介吳兆麟(公元1882年~1942),字畏三,號寬元,譜名錫敏。鄂州市葛店岳陂村宗國嶺人。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當辛亥革命的第一-在第八鎮(zhèn)工程第八營打響時,各隊紛紛而起響應,并公推吳兆麟擔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在吳兆麟的指揮下,武昌城內(nèi)各隊士兵紛紛向楚望--火庫出發(fā),城外的炮兵營拖炮入城占領高地。一時間,革命風暴席卷整個武昌城。次日,革命軍在黃鶴樓前升起了十八星旗,它標志武昌全城業(yè)已光復,湖北軍政府由是宣告成立。為了擴大革命力量,減少阻力,吳又請回黎元洪,推舉黎擔任鄂軍都督,吳擔任參謀總長兼陸軍第五師師長。1925年前后,吳兆麟被都督蕭耀南委任樊口堤閘督辦、赴樊口籌辦修堤、筑壩、建閘、開河等水利工程,徹底解決洪水泛濫時對樊湖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嚴重威脅。吳兆麟召集四縣六屬堤紳,總結歷次修堵……[詳細]
徐王礦冶遺址
  徐王礦冶遺址簡介宋代古遺址,位于鄂州市汀祖鎮(zhèn)張鐵村徐王灣西南山坳,遺址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5年考古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礦井、煉爐遺跡。遺物散布遺址四周,從采取的標本來看,有陶器、瓷器等。陶器有生活用具釉陶罐、四系壺及建筑材料板瓦等;瓷器有碗。現(xiàn)遺址地面(原張鐵村爐基灣)生長有銅礦草,旁邊有紅褐鐵礦粉、礦渣遍布周圍一帶,并有少量的孔雀石,該遺址保存較好。徐王灣后全部遺址為保護范圍,遺址邊緣向外延伸100米為控制地帶。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0、庾亮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庾亮樓
  庾亮樓在鄂州市城區(qū)古樓街北段,是古武昌十景之一。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是孫權稱帝時皇城中的安樂宮之端門。西晉時刺史庾亮曾在樓上賞月。故名“庾亮樓”,簡稱“庾樓”,亦稱“玩月樓”、“南樓”、“譙樓”。當時樓上有胡床一座,并置有響應環(huán)城之鼓。每天晨昏以鼓點敲更報時,故又稱“鼓樓”、“古樓”。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明洪武初(公元1368年)知縣戚元禮、謝叔賓修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知縣熊登、邵遐齡兩度重修。民國年間曾維修一次,有邑人閔孝荃題“鄂州南樓天下無”七字匾。庾樓南向,分上下二層。樓下石砌圓拱門,跨街而立。內(nèi)拱高十二米,寬十一米,長十六米,兩輛大車可并行通過。樓上為閣狀,磚木結構,白墻紅欄、青布瓦蓋。登樓遠眺,古都景色盡收眼底。值得一提的……[詳細]
鄂州鳳凰臺塔
  鳳凰臺塔位于鄂州市鄂城區(qū)鳳凰街道辦事處鳳凰路東側。據(jù)《一統(tǒng)志》載,鳳凰臺在武昌(今鄂州)東虎頭山,得名于三國時期。明萬歷初年,知縣李有朋建塔于其上。八角五層樓閣式磚塔。塔前原有清乾隆年間修建的鳳臺書院,咸豐初年毀于戰(zhàn)火,民國重建,改城古鳳鳴寺,面闊三間,進深二間。1970年拆毀。(第一批)……[詳細]
32、太白港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白港橋
  太白港橋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區(qū)沼山鎮(zhèn)太白港。因李白在此一游而得名。橋始建年代不詳,明正德、隆慶,清雍正、乾隆年間多次修繕。三孔石拱橋,通長28米,寬5米,主孔跨4.5米,次孔跨3.3米,縱聯(lián)砌筑,橋身設分水尖。橋下有古井一口。1927年,共產(chǎn)黨員焦坤山被害后,-派曾將其首級在橋功德碑上示眾三日。該橋為鄂州現(xiàn)存最早的古橋,是歷史文化名城鄂州城市發(fā)展的重要見證。(第五批)保護范圍:自橋體向四周分別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詳細]
陳中孚墓
  陳中孚墓簡介為清代歷史名人墓葬,位于葛店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葛店鎮(zhèn)秀海村東北彌陀寺。陳中孚,字心畬,清嘉慶六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三年授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后任山東巡撫,漕運總督。《武昌縣志》載“陳中孚墓在縣西九十里,御賜墓葬”。該墓為陳中孚及王、楊二夫人并列排葬,分別立碑,墓葬規(guī)模大,結構完整,其中楊夫人墓早年被毀。現(xiàn)存墓群面積約100平方米,原墓地上建有圍墻,墓前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獅子、石華表等,文革時期毀損。墓葬為東西向并排,相距約2米,墓坑均呈長方形,坑內(nèi)填土系糯米、石灰漿拌合填筑,結構嚴實堅硬。調(diào)查中未見遺物出土。墓葬及向四周各延伸50米為保護范圍。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4、張家樓房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家樓房
  張家樓房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島梁子鎮(zhèn)梁子居委會。1944-1946年,鄂南抗日指揮機關、鄂東軍分區(qū)司令部、十四旅旅部曾駐此,建立了以梁子島為中心的抗日根據(jù)地,領導了鄂南抗日游擊戰(zhàn)爭。舊址始建于清代,現(xiàn)面積為130平方米。該舊址對研究鄂南抗日游擊戰(zhàn)爭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第五批)張家樓房原稱張家爐坊,始建于清代,初為私塾學堂,后為作坊。1945年2月,與新四軍第五師實現(xiàn)勝利會師的八路軍南下支隊,在大悟山經(jīng)過短暫休整和補充后繼續(xù)南進。新四軍五師派張體學率領新四軍五師十四旅四十團和四十一團配合八路軍南下支隊,渡過長江,挺進鄂南,建立敵后根據(jù)地。5月初,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中共湘鄂贛臨時黨委、湘鄂贛軍區(qū)、湘鄂贛邊區(qū)行署成立,王震為湘鄂贛軍區(qū)司令員,王首道為湘鄂贛邊區(qū)臨時黨委書記兼軍區(qū)政委,張體學為軍區(qū)副司令員……[詳細]
東方紅磚廠墓區(qū)
  東方紅磚廠墓區(qū)簡介為六朝古墓葬,位于鄂城區(qū)花湖鎮(zhèn)院灣村王家嘴灣東北面。王家嘴灣的東北部有一座東西向的山崗,呈圓形,面積約近5000平方米,墓區(qū)的東部和南部曾被磚廠取土挖掉。1996年在王家嘴灣南部曾發(fā)掘了兩座六朝磚室墓,出土了青瓷碗、瓷盞、盤口壺、瓷罐等文物。此墓區(qū)以山崗為保護范圍,向四周延伸100米為控制地帶。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家堤墓區(qū)
  王家堤墓區(qū)簡介為六朝時期古墓區(qū),位于鄂城區(qū)燕磯鎮(zhèn)鴨畈村王家堤后20米曹三友家屋后。面積約5000㎡,呈東西向分布在王家堤北邊的空地上,原為農(nóng)田與旱地。1954年挖土做堤時發(fā)現(xiàn)墓葬,為南北方向,上面殘存封土2—3米,局部墓葬已被全部破壞。根據(jù)向當?shù)剞r(nóng)家考查詢問,結合墓葬外部結構,以及對墓磚規(guī)格、紋飾、質地的分析,確認與鄂州他處發(fā)現(xiàn)的六朝墓葬相吻合。現(xiàn)墓區(qū)北邊為農(nóng)田和水塘,東南邊已擴建為農(nóng)舍。目前崗地為保護范圍,四周延伸100米為控制地帶。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7、石馬嘴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馬嘴墓
  石馬嘴墓簡介為明代古墓葬,位于鄂城區(qū)花湖鎮(zhèn)劉釗村石馬嘴灣東南300米,南距花馬湖200米。墓前方有兩塊基石相距22米左右,另有一匹石馬埋入草叢土中,原有的石龜?shù)任镆巡灰姡碛幸恢皇迷?0年代李耀玉家做屋時已搬離原位,1990年做屋時又搬至其房前即現(xiàn)在所處位置。石刻的質地與造型均為明代,此墓葬文物保護范圍從灣南坡地有兩塊基石處起,約占地400平方米。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8、張裕釗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裕釗墓
  張裕釗墓清代名人墓葬,位于鄂州市西山南麓張裕釗陵園,面積約500平方米,現(xiàn)存墓碑和墓冢。張裕釗,清末著名書法家、教育家、古文家,其影響遠播日本,生平事跡載入《清史稿》。該墓對于研究清末歷史文化、弘揚中日友誼等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保護范圍:以墓冢為中心,東、西、北面各向外延伸至張裕釗陵園圍墻,南面向外延伸約50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詳細]
鄂州四眼井
  四眼井位于鄂州市鄂城區(qū)古樓街道辦事處古樓街。南宋嘉定年間縣尉應博鑄四眼鐵蓋置井上,故名。圓形井口,外徑約2.3米,深10米。井口處設十字形承梁,條石砌成。其上置四眼鐵蓋,直徑2.75米,厚0.06米,四孔對稱分布,孔徑0.54米。該井結構形制獨特,是研究宋代水井的重要實物。(第五批)保護范圍:自井臺周邊向外延伸,東、南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西面至古樓街道路中線,北面至十字街道路中線,東、南面至五層樓外墻![詳細]
梁子島抗日碉堡
  抗日碉堡,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紀念性建筑。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區(qū)梁子島北的公山正中?箲(zhàn)時期,盤踞在梁子島的土匪成渠為保護自身武裝力量,抵御抗日力量和日寇進攻,強令百姓拆毀寺廟,青磚運至梁子島北公山正中,用石灰與青磚壘砌墻壁,樓板用厚木板鋪成,建成三層炮樓。此炮樓結構堅固牢靠,四角分明,規(guī)模適中。由于成渠濫殺無辜試圖掩蓋劣跡,就將青磚拆去一層綁住尸體拋入湖中。現(xiàn)在炮樓只剩下兩層,它曾在鄂南抗日軍民打擊日寇的斗爭中發(fā)揮過積極作用,依此碉堡擊斃敵軍數(shù)人。解放后政府對其進行了重修,并作為防空哨使用,基本維持原貌;它目前的保護范圍即碉堡及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