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載,前2世紀,迄西漢時,先屬塞種,后為月氏所居。
至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后,為烏孫國所轄。
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張騫通西域,與烏孫和親。
至宣帝神爵三年(前59),西漢以烏壘為治所,設置西域都護府,察布查爾隨烏孫受西域都護府管轄。
后經東漢、西晉、東晉、前秦、后涼、西涼共數百年,察布查爾一直在烏孫國轄境。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烏孫臣屬于鮮卑。
后屬柔然轄。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轄于高車國。
隋開皇二十年(600),察布查爾屬西突厥。
唐平突厥后,置昆陵、濛池兩都護府,察布查爾為昆陵都護府之下溫鹿州都督府轄境。
至唐景龍三年(709),歸北庭大都護府統轄。
十二世紀后,南宋時屬西遼轄。
元初征服西域,為察合臺封地。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屬阿里麻里行中書省轄之。
元末入斡亦刺地,明屬蒙古也先瓦刺之后。
至清興,準噶爾部建庭于此。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準噶爾后,防務空虛。
故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盛京(今沈陽)、遼陽、開原、撫順、義州、錦州、海城、廣寧、興京、牛莊、松嶺、鳳城、岫巖、蓋州、熊岳、復州、金州等處,調遣錫伯軍民共3275人,遷徙到伊犁河南岸之察布查爾境域屯墾戍邊。
以200戶為一牛錄,共編為八旗八牛錄。
錫伯八旗后稱錫伯營。
1932年隸屬鞏留縣。
1937年,廢錫伯營,初置河南設治局。
1938年,改設為河南縣,隸屬伊犁行政區(qū)。
1944年,因與河南省重名,更名為寧西縣。
1954年3月17日,成立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屬伊犁專區(qū),全縣下設7區(qū)、31鄉(xiāng)。
1983年全縣共設1鎮(zhèn)、8公社。
1984年,建立鄉(xiāng)鎮(zhèn),1985年,全縣轄2鎮(zhèn)、9鄉(xiāng)、3場。
2021年轄7鎮(zhèn)、6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