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吳厝村 | 隸屬:龍湖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350582110213 | 代碼前6位:350582 |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qū)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吳厝,原稱東洛,因元末明初,該地多姓聚居而稱。又稱洛溪,系南大溪由西向東入衙口海,故稱。又以其開基始祖吳迥龍公之后裔居東,為區(qū)別于其弟吳龍涵之后裔居西而稱為東吳。后因其他姓氏人丁不旺逐漸外遷。吳姓人丁興旺稱為全村獨姓,逐改稱村名為:吳厝,即吳姓居住三村也。
基本介紹:
吳厝村系晉江市龍湖鎮(zhèn)行政村,原名東吳,位于晉南二十公里306省道旁。我村北靠大牛山,《原名玄武山》西北有金山,南面有白盆山,村四周有赤西山,石盤山,新山仔,四房堅山,金龜,山仔等多個小山丘。據(jù)傳說東吳開居始祖迥龍公擇居時,奇觀“北斗星墜地”之風水寶地而入之。村南大溪由西向東入衙口海,舊稱為洛溪,因洛溪之名,故迥龍公派下吳氏亦稱為洛溪東吳。元末明初,吳厝村原住有林、蕭、蔡、吳諸姓,時村名稱東洛。明代修撰的《洛溪吳氏宗譜》載有明嘉靖年間碩哲名士蔡潤宗為該書所作的序,時人稱他為蔡東洛,由此可說明東洛為吳厝舊名。爾后他姓外遷,吳氏人口遞增,全村僅余吳姓一族,遂改東洛為東吳,以區(qū)別于同為洛溪支派的西吳(
歷史沿革:
宋為安仁鄉(xiāng)弦歌里管轄。
明、清屬十七、十八都。
民國33年(1944年)屬善鄉(xiāng)中正保。
建國后,1956年屬棲梧區(qū)湖北鄉(xiāng);1961年屬龍湖公社吳厝大隊;1984年改龍湖鄉(xiāng)吳厝村委會;1991年改為龍湖鎮(zhèn)吳厝村委會。
周邊相關:
吳厝村附近有安平橋(五里橋)、晉江五店市傳統(tǒng)街區(qū)、靈源山旅游景區(qū)、圍頭灣、衙口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區(qū)、圍頭村等旅游景點,有安海土筍凍、晉江胡蘿卜、深滬蝦仁干、深滬花生、深滬糖芋、深滬魷魚干等特產,有柯派高甲戲、安海嗦啰嗹習俗、元宵節(jié)(閩臺東石燈俗)、晉江布袋木偶戲、潘山廟宇木雕、晉江燈謎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zhèn)·吳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