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斜灘鎮(zhèn) | 隸屬:壽寧縣 |
區(qū)劃代碼:350924101 | 代碼前6位:350924 |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qū)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轄區(qū)面積:約14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2萬人 |
人口密度:約8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斜灘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處于大溪邊,溪至村尾部有一大塆,方言叫“斜”,斜塆處又有大沙灘得名。清光緒年代以來有把“斜”誤寫為“蛇”,當(dāng)?shù)匚娜苏J(rèn)為蛇是龍的前身,又改名為“龍灘”,…[詳細(xì)] |
斜灘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處于大溪邊,溪至村尾部有一大塆,方言叫“斜”,斜塆處又有大沙灘得名。清光緒年代以來有把“斜”誤寫為“蛇”,當(dāng)?shù)匚娜苏J(rèn)為蛇是龍的前身,又改名為“龍灘”,…[詳細(xì)] |
香菇山村 | ~202 | 村莊 | 原為生產(chǎn)香菇的山場,后人遷居,故名。林姓始祖從汀州府上杭縣八角嶺楊梅村遷入,至今繁衍26世。土改時屬第二區(qū)(斜灘區(qū))樓下鄉(xiāng)。1958年設(shè)金星(斜灘)人…[詳細(xì)] |
樓下村 | ~203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原只有溪邊一樓,河水逆流到樓下,故稱。1950年初屬第二區(qū)(斜灘區(qū))樓下鄉(xiāng)。1958年設(shè)斜灘區(qū)金星人民公社樓下大隊。1961年為斜灘區(qū)斜灘小公社樓下大…[詳細(xì)] |
元潭村 | ~204 | 村莊 | 村前潭中有魭,原名“魭潭”,后為快寫把“魭”寫為同音字的“元”故名�!�[詳細(xì)] |
青垅村 | ~205 | 村莊 | 村后有一山壟較深,原名“深壟”,因“深”“青”方言同音,解放后為快寫,諧為“青”,故名�!�[詳細(xì)] |
新村村 | ~206 | 村莊 | 原有一庵,庵有三堂,原名“三透堂”,方諧音為“三頭堂”,1950年改為今名。…[詳細(xì)] |
王溪村 | ~207 | 村莊 | 村前一坑叫王坑,村居坑下游,原名王坑尾,解放后簡為今名�!�[詳細(xì)] |
印潭村 | ~208 | 村莊 | 傳說過去村水尾潭中有一顆官印浮起,故稱�!�[詳細(xì)] |
石井村 | ~209 | 村莊 | 因王氏始祖在深山老林里發(fā)現(xiàn)有塊天然水頭巖石裂開“井”字型洞口,終年清泉甘冽,于是就地墾拓,定居下來,村以此名。…[詳細(xì)] |
厝基村 | ~210 | 村莊 | 相傳曾有九只鸕鶿在上空飛過,突然其中一只墜落此地,余下八只在上空盤旋悲鳴許久,方灑淚而去,居民心有所感,故命名此地為鸕鶿岔(盧時岔)。后因道班修路,在…[詳細(xì)] |
錢塘村 | ~211 | 村莊 | 村中的溪水直流水尾匯入水塘,原名“前塘”,后因方言諧音,演變?yōu)榻衩��!?a href=/fujian/shouning_xietanzhen_qiantangcun.html class=blue>[詳細(xì)] |
水北村 | ~212 | 村莊 | 村邊水自北向流入,故稱。吳氏祖先最早遷入水北村,接著何氏始祖遷入。土改時屬第二區(qū)(斜灘區(qū))山田鄉(xiāng)。1961年設(shè)斜灘區(qū)山田人民公社水北大隊。1965年撤…[詳細(xì)] |
山田村 | ~213 | 村莊 | 原以山清水秀、清潔干凈的意思名山澄。解放后為快寫,演化為近音字,故改今名。…[詳細(xì)] |
外洋村 | ~214 | 村莊 | 外洋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獎六村 | ~215 | 村莊 | 獎六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地名由來:
該村處于大溪邊,溪至村尾部有一大塆,方言叫“斜”,斜塆處又有大沙灘,故名。清光緒年代以來有把“斜”誤寫為“蛇”,當(dāng)?shù)匚娜苏J(rèn)為蛇是龍的前身,又改名為“龍灘”后來認(rèn)為灘小而江大,再演變?yōu)椤褒埥�,其實群眾不�?xí)慣,歷用“斜灘”。
基本介紹:
壽寧縣轄鎮(zhèn)。1958年設(shè)斜灘公社,1984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140平方公里,人口2萬。福(安)壽(寧)公路過境。轄斜灘、石井、錢塘、水北、香菇山、新村、王溪、樓下、獎祿、青壟、元潭、厝基、山田、印潭、外洋15個村委會和斜灘居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水稻、薯類,兼產(chǎn)茶葉、香菇、竹木。
榮譽(yù)排行:
2016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認(rèn)定斜灘鎮(zhèn)為第五批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
文化旅游:
車嶺古道位于壽寧縣斜灘鎮(zhèn)斜灘村、清源鄉(xiāng)陽尾村,年代為明至清。簡介:明中葉形成,由明迄清歷代維修,是壽寧通往福寧府的重要古官道。古道自斜灘蜿蜒而上,相對高差658米,全長約10公里。山路用石塊
歷史沿革:
建縣前分屬福安、政和兩縣。
明景泰六年(1455年)分屬坊隅(縣城)、福安里、政和里。
清雍正年間屬東南鄉(xiāng)。
乾隆年間屬福安里四都,轄興華、龍鳳、龍福3個境。
1912年屬斜灘區(qū),區(qū)駐地斜灘村。
1930年,已有斜灘鎮(zhèn)建制。
1936年屬第三區(qū)(斜灘)。
1940年6月屬第二區(qū)(斜灘)。
1941年6月改斜灘鎮(zhèn)為斜灘實驗鄉(xiāng)。
1942年屬第一區(qū)(斜灘)。
1945年改為斜灘示范鄉(xiāng),轄11保139甲。
1949年7月壽寧
區(qū)劃: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斜灘鎮(zhèn) |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