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此定居的時間相對周邊村寨最晚,故名新寨。位于錦屏東南部,銅鼓東部,東接湖南三秋鄉(xiāng),南連小塘村,西鄰嫩寨村,北抵岔路村。1934年至1939年銅鼓設(shè)區(qū)屬高寨鄉(xiāng),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shè)保甲制屬花橋第四保,1953年至1958年屬花橋鄉(xiāng),1959年至1984年屬花橋大隊,1981年從花橋分出。耕地面積825畝,人均0.98畝,稻田面積660畝,旱地面積165畝,2005年底轄下四灣、寨王、高寨三個自然寨,6個村民小組,192戶830人,勞動力509人,外出務工224人,人均純收入1169元。以農(nóng)業(yè)、養(yǎng)殖、勞務輸出為主要經(jīng)濟來源。
新寨座落在海撥420米的田壩頭,屋后依山,屋前依水,有朗江繞寨自東向西過。1925年遭遇大旱災,1926年、1996年遭遇大水災。1988年村民集資5400元興建村級小學,2002年投資101萬元修建防新寨田壩防洪堤。2001年開通了程控電話,2003年開通了移動電話。
村民為楊、王、姚、吳、任、歐、姜、曹、胡、龍姓,有苗、侗兩個少數(shù)民族,其中楊姓最早從嫩寨遷入,王姓從高寨遷入,吳姓從天柱遠口鎮(zhèn)遷入,兩個少數(shù)民族隨行漢族生活習俗。
1950年以前吳家、楊家、姚家開辦過私塾,1962年至2005年上半年開辦小學教學班,2005年下半年學生下花橋小學就讀。清朝時期的著名人物:王朝貴,七貢品,姚炳軍,武士,剿匪大隊長,后升為錦屏縣保安局副局長。有牛丫坡林場和1993年建立的錦屏國有林場四灣分場,面積分別為17000畝、6000畝。
2003年被縣人民政府表彰為文明村寨,2004年、2005年分別被州政府表彰為文明村寨和文明單位。
新寨村與嫩寨村、花橋村、岔路村、銅坡村、銅鼓村、高柳村、火沖村相鄰。
新寨村附近有隆里古城、黃哨山、三江水利風景區(qū)、茅坪古鎮(zhèn)、錦屏白水洞瀑布、隆里古建筑群等旅游景點,有茅坪香桔、錦屏腌魚、錦屏茶油、裕和腌魚、錦屏蜂蜜、錦屏薏仁米等特產(chǎn),有十二詩腔苗歌、侗族歌鼟、河邊腔苗歌、錦屏侗年、造林習俗、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