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土巖畫,文化遺址,在西藏日土縣境內。主要分布在班公措南部和東面近二、三百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最容易找到的巖畫就在日土附近的新藏公路一帶。壁畫是用堅硬的石頭或其它硬物在巖面或巖石上刻鑿而成,線條筆劃有深有淺,還有少數(shù)彩繪畫面。巖畫內容十分廣泛,有狩獵、宗教祭禮、騎乘、放牧、農耕、日、月、山、牛、馬、羊、驢、羚羊、房屋、人物等。
日土巖畫在班公湖湖盆南部和東部,近兩、三百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分布有魯日朗卡、阿壟溝、那布龍、塔康巴、布顯、康巴熱久、日姆棟、過巴、曲嘎爾羌等13處巖畫點。
巖畫是一種石刻文化,日土的巖畫在西藏最具代表性。日土縣境內的日木棟、魯日朗卡、阿壟溝、康巴熱久等十幾處巖畫不僅規(guī)模大、數(shù)量多,而且藝術價值也很高。這些巖畫是用銳器在巖壁上刻鑿而成,線條古樸,造型概括生動,色調簡約而鮮明,內容主要表現(xiàn)高原古代的社會生活風貌,如狩獵、宗教祭禮、騎射、放牧、農耕、舞蹈、戰(zhàn)爭等。巖畫主要分布在班公措南部和東面近二、三百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最容易找到的巖畫就在日土附近的新藏公路一帶。
巖畫的內容較豐富,主要以狩獵、放牧、征戰(zhàn)、動物、器物、自然物等為內容。動物的種類包括虎、鹿、羊、野豬、狗、水鳥、老鷹等;人物有獵人、武士、牧人以及人獸一體的神靈形象;武器主要有弓箭、弩、長茅、刀、箭等;自然物包括太陽、月亮及植物等。上述的巖畫大部分為早期金屬時代的巖畫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真實的反映了班公湖地區(qū)古代游牧民族的生產(chǎn)和生活的生動場面,他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改造大自然的同時,苦苦求索利用大自然,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雖然巖畫的線條粗糙,造型顯得呆板,但質實古樸,頗能引起游客思古之幽情.
日土巖畫點為研究西藏古代民族的歷史、宗教、藝術、民俗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在這些古拙、簡樸的畫面上,記錄了象雄古老民族的經(jīng)濟生活、社會活動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對自然現(xiàn)象的理解而創(chuàng)作的獨特的寫生,其中不乏原始的審美觀念和奇異的想象力。有的同志說,巖畫是古代先民們記錄在石頭上形象性的史書,這話毫無夸大。這些實物資料對研究西藏民族史、民族學、民俗學、原始宗教史、古代生態(tài)學、古代交通和古代藝術等,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