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下村
港下村現(xiàn)有人口1007人,241戶,由7個自然灣形成5個村民小組,低保戶15戶,35人,黨員71人,其中大中專生12人,35歲以下15人,女黨員9人。村轄區(qū)內(nèi)有中國百強(qiáng)企業(yè)“湖北雞籠山金礦”,村辦企業(yè)四家,私營企業(yè)四家,年產(chǎn)值9千余萬元,每年向國家上繳利稅逐年上升,農(nóng)民年人平純收入5000元。近年來,港下村舊貌換新顏,水泥路延伸到各個自然灣,LED路燈夜夜燈火通明,文體活動陣地組組都有,腰鼓隊(duì)、龍……。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均屬四區(qū)港下鄉(xiāng),1958年屬鳳崗公社港下大隊(duì);1962年屬港下公社;1968年重屬鳳崗公社,1984年成立港下村民委員會,屬港下鄉(xiāng)。1989年撤銷村民委員會,組建村公所;1993年11月,撤銷村公所,恢復(fù)村委會建制,沿用至今。2001年港下村民委員會和焦坪村民委員會隨港下鄉(xiāng)并入相山鎮(zhèn)。2003年焦坪村民委員會,并入港下村民委員會。港下村……。 |
該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1958年成立港下大隊(duì),屬傅坊公社。1961年屬石咀公社。1967年屬傅坊公社。1984年由港下大隊(duì)改名為港下村民委員會,屬傅坊鄉(xiāng)。港下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臨川縣太陽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臨川縣第九區(qū)河城鄉(xiāng)。1958年冬建立董塘人民公社建立大隊(duì),因駐港下得名。1969年取消董塘公社建置,改隸于太陽人民公社。1971年劃歸東鄉(xiāng)縣馬圩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撤社建鄉(xiāng),改名為馬圩鄉(xiāng)港下村民委員會,1985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為馬圩鎮(zhèn)港下村民委員會,至今。港下村……。 |
清同治年間,鄒和科從本縣駕山遷此定居。因村莊處小港下方,故名。1949年前屬羅坊鎮(zhèn)。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羅坊鄉(xiāng)。合作化時,由港下里、孔源里等4個初級社合并為五美、五星兩個高級社。1958年組成五星大隊(duì)。1974年改名為港下大隊(duì)。約1996年叫港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港下村……。 |
原自然村“港下凌家”取港下二字和故名。1949年前屬復(fù)興鄉(xiāng)八保,1949年后屬六區(qū)(浩山鄉(xiāng))港下鄉(xiāng),1958年屬瀼溪公社港下大隊(duì)。1984年體制改革,改稱港下村。駐地魯家包。得名后沿用至今。港下村在浪溪鎮(zhèn)政府駐地東北面15千米。港下村,1697人。轄11個村民小組,有8個自然村:魯家包、小桂凌家、沈家畈、車疲灣、黎家、新屋、內(nèi)里、華家山�?偯娣e16.73平方千米�!�。 |
港下村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聯(lián)圩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60112111205。 |
為駐地港下自然村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故名。1956年至1957年為互助組,初級社。1958年至1959年為高級社,1960年至1968年為降霞大隊(duì)。1969年至1971年并招賢大隊(duì)(含現(xiàn)招賢村、蔬菜村、聶城村、港下村。1972年至1978年(含招賢村、港下村、聶城村),1979年至1983年港下大隊(duì),1987年至1988年港下村民委員會,1989年至1990年更名港下村公所,1991年更名為港下村民……。 |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