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河南人遷居于此,“南”指河南;“勝”寓意興盛發(fā)達。明萬歷十三年-清康熙三十三年(1585-1694)屬南勝都。1931年-1934年設南勝鄉(xiāng)蘇維埃政府。解放前為南口鄉(xiāng)所轄的南勝保,解放后屬南口區(qū)所轄的南勝鄉(xiāng),1950年被認定為革命老區(qū)村。1958年9月后為紅光公社所屬的南勝大隊,1961年10月改屬南口公社管轄的南勝大隊,1984年9月后為南口鄉(xiāng)隸屬的南勝村民委員會,名……。 |
南勝村地處南勝鎮(zhèn)集鎮(zhèn)所在地,省道牛舊線穿越而過,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2053畝,山地面積4030畝,轄21個村民小組,1465戶,5119人。全年無霜期超過330天,常年平均氣溫21.1度,平均降雨量1663毫米,太陽輻射平均年總量為124.73千卡/平方厘米。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種植蜜柚、印度棗、臺灣芭樂、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8020元�!� |
南勝村是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曲界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40825104207。 |
南勝村是廣西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2,為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區(qū)劃代碼為450981106205。 |
南勝村地處柘林鎮(zhèn)新寺區(qū)域,北接新塘村,南鄰華亭村,東面與海灣村毗連,西面與新寺村接壤,村域面積4.87平方公里,村境內環(huán)城東路貫穿南北,觀工路、新林路貫通東西,有南北竹港河,東西中心河兩條主干河道,陸路、水陸交通十分便利。1949年南宅村有蔡家村,陳家村組成,歷史記載原南、北是倆兄弟,南面屬于南宅。在1959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就劃分為南宅大隊,1984年村民委員會成立取名為南宅村。前勝村原本村名為青……。 |
因由吊筧村和南樹洋村合并,取“楠”字簡寫與“勝”字組合成村名而來,因而取名為“南勝村”。清時屬宰清鄉(xiāng),民國十四年(1925)前后屬北港鎮(zhèn),后屬北港區(qū)。民國三十年(1941)屬騰蛟鄉(xiāng),隸水頭區(qū)管轄。解放初建立龍尾鄉(xiāng),屬北港區(qū)。1952年隸騰蛟區(qū),1984年政社分設時,又改稱龍尾鄉(xiāng),隸屬不變。2011年4月區(qū)域調整歸騰蛟鎮(zhèn)。南勝村位于平陽縣西北部山區(qū),屬騰蛟鎮(zhèn)龍尾社區(qū)管轄,與河山平溪村、龍岙村、龍橫村……。 |
南勝,原名南坑。因重名,于1985年改為外南坑,后更名南勝村,沿用至今。1946年屬楓亭鄉(xiāng),1952年屬高吉鄉(xiāng),1956年屬楓坪鄉(xiāng),1958年為衛(wèi)星公社楓坪大隊南勝生產隊,1959年改為玉巖公社楓坪管理區(qū)南勝生產隊,1961年改為楓坪公社南勝大隊,1984年改設村委會。轄內南坑、由章、軍廷后、直坑源、粗礱、坳下、大破、真武橋、白肖9個自然村,分13個村民小組,2014年底有311戶,984人。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