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村位于大路槽鄉(xiāng)西部,與本鄉(xiāng)的長陽村、文星村相鄰,距縣城約16公里。文山村轄28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3777人,共782戶,占總全村總面積約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62畝,其中田約1312畝,土1550畝。主要農作物以水稻、油菜、辣椒、烤煙、紅高粱以及馬鈴薯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純收入約2384元;現(xiàn)人均占有糧食660公斤,村內多數(shù)農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和農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 |
文山村是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經濟開發(fā)區(qū))雅星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69003104218。 |
文山行政村文山行政村位于新坡鎮(zhèn)西南部,距新坡墟鎮(zhèn)5公里。東連雄豐行政村,西和東山鎮(zhèn)蒼原、玉下村隔界,南至南渡江,對岸是安安縣城,北與云山、田頭、文選村接壤。耕地面積2632畝,林地面積1192畝;共有農戶415戶,農業(yè)人口2057人。民族系漢族,有周、何等2個姓氏;文山行政村主要經濟產業(yè)是農業(yè),全村以種植糧食為主,農、林、牧、副、漁各業(yè)并舉,糧食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2012年糧食播種面積2896……。 |
文山村是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石門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130281112228。 |
文山村是一個以烈士陸文山英明而命名的村。她地處南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的南部,江蘇家寶工業(yè)園區(qū)所在地。文山村南與界北村接壤,西與川姜鎮(zhèn)一河之隔,北與油榨村相接,東與二甲鎮(zhèn)毗鄰。文山村水陸交通便利,通甲河橫穿全村腹地,環(huán)東路、文界路、通甲公路以及建設中的金浩公路貫穿全村。全村有農戶1443戶,總人口4139人,集體耕地面積2626畝。全村-員110名。全體黨員干部在高新區(qū)黨工委、管委會的領導下,在社會……。 |
“文山”指文山自然村,因小丘走向與河谷兩邊山脈垂直,橫在山壟中,名橫山嶺,后演化成今名。因駐地文山,故名。1949年屬六區(qū)紫溪鄉(xiāng);1958年成立紫溪公社,隸紫溪大隊;1962年從紫溪大隊劃出部分成立文山大隊;1969年又并入紫溪大隊;1973年又從紫溪大隊劃出成立文山大隊;1984年8月政社分開,紫溪公社更名紫溪鄉(xiāng),文山大隊更名文山村民委員會,隸紫溪鄉(xiāng),駐地文山嶺。文山村……。 |
由文姓建村,得名文山村。1958年為文山大隊,1984年改制為文山村委會,2015年黨山村、姬家坬村并入文山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文山村……。 |
文山:特指該村對面一名為五卷書的山。2008年由躍進村、興無村合并成,取名雙合村,地名一直沿用,屬九絲城鎮(zhèn)轄。2019年11月12日村建制調整改革,撤銷雙合村、東風村,以原雙合村、原東風村所轄范圍合并設立文山村村民委員會,辦公地點設在原雙合村黨群服務中心,屬九絲城鎮(zhèn)轄。雙合村……。 |
文山村地域面積8025畝,退耕還林有863畝,租用土地有537畝,征用土地有141畝;有14個生產組,人口2478人,其中農業(yè)人口有1450人;黨員有79人(村組干部有5名是黨員、兩名是預備黨員),6名預備黨員,6名積極分子;低保戶有17戶,五保戶有12戶(其中有7戶集中贍養(yǎng));有著名佛教景點烏尤寺;村支兩委極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本村屬于丘林地區(qū),交通等基礎設施相對滯后。 ……。 |
文山村地處濛陽鎮(zhèn)東北邊緣,與多個鄉(xiāng)村相鄰。成德大道從南到北穿越文山村,,幅員遼闊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42畝,農戶857戶,人口2564人,下轄10個村民小組。中有村組干部26名,10個村民小組,黨員100名,10個黨小組,有各類群眾性組織3個,城鄉(xiāng)低保戶30戶,13戶五保戶。在全村干部、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存的經濟有了質的飛躍。……。 |
文山村:文山村由原高山、文山、伍溝、高峰四村合并而成,位于洪雅縣城西約46公里,是洪雅縣最偏遠的大山村之一,分別與雅安市草壩、大興、孔坪、嚴橋四個鄉(xiāng)鎮(zhèn)接壤。轄9個村民小組,667戶,1940人。幅員面積20.5平方公里,茶園面積2200畝,林地2.97萬畝,以竹木為主導產業(yè),林地覆蓋率達95%以上,是一個全退耕還林的林業(yè)大村。村組道路硬化31.7公里。2012年,人均純收入8250元。文山村是省級……。 |
因文育與西山各取一字而得名文山。1984年前屬大街行政村;1984年從大街行政村劃出,為大街區(qū)文山鄉(xiāng);1987年改為文山村;2000年12月改為文山村委會至今。文山村……。 |
傣語得名�!拔摹睘榇澹吧健睘辄S竹,意為黃竹村。1957年前屬景東縣,1958年劃入景谷縣后建立大隊,1962年改為公社,1969年恢復為大隊,1984年設鄉(xiāng),1987年改為行政村,屬鄉(xiāng)政府的派出機構,2000年村改委,更名為文竹村民委員會。2013年撤鄉(xiāng)改鎮(zhèn),更名景谷鎮(zhèn)文山村民委員會至今。文山村……。 |
原稱“摩白可”屬彝語地名,“摩”指高、“白”指山、“可”指里。意為:高山里的村莊。又名“木白孔”,后以村靠青龍山,當?shù)匚娜艘浴扒帻埼何∑鹞凝垺敝獾妹拔纳健笔褂弥两�;現(xiàn)村委會駐地文山,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故名。1934年屬第二區(qū)文山鄉(xiāng);1938年屬中和鄉(xiāng);1949年屬中心區(qū)中和鄉(xiāng);1952年屬第三區(qū)為文山鄉(xiāng);1958年為富沖公社文山管理區(qū);1961年為文山公社……。 |
原樹木較多,并且文木樹種是所有樹種的三分之二,得名文山。1952年屬第十區(qū);1953年屬第八區(qū);1958年屬火箭人民公社;1962年屬茂林區(qū);1969年屬茂林公社;1984年屬茂林區(qū);1988年屬茂林鄉(xiāng);2005年屬茂林鎮(zhèn)文山村民委員會,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文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