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館篇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坐落在唐縣城北2公里處的鐘鳴山下。1986年落成。占地面積4595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主體建筑分為“白求恩紀念館”、“柯棣華紀念館”和“紀念堂”。整個建筑氣勢宏偉,造型精美,為中國傳統(tǒng)民族風格。兩館共展出珍貴歷史圖片300余幅,實物200多件。詳細介紹了白求恩、柯棣華大夫光輝的一生,反映了兩位國際主義戰(zhàn)士的高尚情操、精湛醫(yī)術、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的工作熱忱和無私奉獻精神。建館以來,來訪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王鶴壽、劉瀾濤、楊成武、呂正操、-等;有來自加拿大、印度、日本、新西蘭等十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1997年紀念館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6月…
[詳細] 凌海蕭軍紀念館,是國家AAA級景區(qū),蕭軍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東北作家群領軍人物。創(chuàng)作了《八月的鄉(xiāng)村》、《五月的礦山》、《第三代》等一系列優(yōu)秀作品,一生留下了20卷約900萬字的著作。他的作品個性鮮明、風格質樸剛健,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特色,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寶貴遺產(chǎn)。其代表作《八月的鄉(xiāng)村》是第一部反映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長篇小說,被譽為抗戰(zhàn)文學的一面旗幟,魯迅先生為之作序并給予高度評價�!�
[詳細] 劉鄧大軍渡淮紀念館位于息縣大埠口東小王灣村。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沖破敵人的重重阻攔,渡過淮河天險進入大別山區(qū),勝利完成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zhàn)略任務。為紀念劉鄧大軍渡過淮河挺進大別山,銘記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緬懷先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再現(xiàn)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波瀾壯闊的歷程,河南省息縣人民政府在劉鄧大軍渡淮舊址修建了劉鄧大軍渡淮紀念館、紀念碑、廣場和革命烈士陵園。劉鄧大軍渡淮遺址大埠口渡口位于息縣縣城南大埠口淮河北岸渡口2公里處,古時為入楚孔道,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南眺濮公山,西臨滔滔淮河,進入大別山的咽喉之地。為永遠銘記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緬懷先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
[詳細] 董振堂事跡陳列館,是為紀念河北籍參加過紅軍長征的最高級別將領董振堂將軍而建。董振堂,字紹仲,1895年12月21日生于新河縣西李家莊。少年時代,他目睹列強侵略、軍閥混戰(zhàn)、民眾苦難,立志從戎,救國救民。1921年考入當時最高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接受了德國、日本先進的軍事教育,畢業(yè)后在馮玉祥部屢立戰(zhàn)功,在短短五年內從排長逐級晉升為中將師長。后西北軍改編為26路軍屬孫連仲,董振堂任旅長。1931年3月被蔣介石調往江西“剿共”。同年12月14日,因不滿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在共產(chǎn)黨的影響和指引下,他同趙博生一起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參加了紅軍,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1932年加入…
[詳細] 楊子榮紀念館位于牟平區(qū)內,與著名的雷神廟毗鄰。特級偵察英雄,全國“雙百人物”楊子榮的家鄉(xiāng)位于牟平嵎峽河村。2011年11月,牟平區(qū)投資5000萬元,新建了占地120畝的楊子榮紀念館。紀念館建筑面積4600m2,展館面積3500m2,2013年4月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先后被確定為“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煙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煙臺市紅色旅游景點”。特色景觀:館名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上將題寫。內部以楊子榮生平事跡展為主,牟平革命史為輔,全面介紹這位傳奇英雄的一生。:自駕車指南:煙臺濱海路東行-養(yǎng)馬島路口轉向東關路南行-雷神廟大街西行-文興路-風云林園…
[詳細] 耿長鎖,1951年、1979年兩次獲全國農(nóng)業(yè)勞動模范稱號,1944年與其他三戶農(nóng)民在冀中抗日根據(jù)地辦起了全國第一個土地合伙組。1985年耿長鎖同志逝世后,五公村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嘔心瀝血,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貢獻了畢生精力的老書記,在五公村建起了耿長鎖紀念館,紀念館長60米,寬12米,共720平方米,分為六個部分。從“苦難的童年”到最后的榮譽,全面展示了這位老勞模光輝的一生。五公人民還為耿長鎖雕刻了大理石半身塑像,最近,他們又鑄造了一尊耿長鎖的半身銅制雕像,收集了耿長鎖同志的生平事跡畫200多幅,照片100多幅,實物多件,并制作了五公村的沙盤,撰寫了五公村發(fā)展史,作為對黨員進行黨史教育的內容。目前,…
[詳細] 龍州起義紀念館,原名中國紅軍第八軍革命紀念館,成立于1985年2月1日。2001年,在自治區(qū)黨委、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紀念館遷建于縣城東區(qū)“鐘毓”坡,總占地面積7.69公頃,建筑面積5436平方米,座落在紀念廣場的南端,2004年8月19日落成,并更名為龍州起義紀念館。館內收藏著龍州起義時期和中國紅軍第八軍許許多多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歷史資料。《赤色龍州》專題陳列共分21個部分,展線長680多米,陳列立體文物400多件,平面文物圖片、圖表800多張,內容豐富翔實,全面反映了龍州起義、紅八軍反帝、反封建的光輝戰(zhàn)斗歷程和左江各族人民為奪取民主革命勝利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偉大業(yè)績。在陳列形…
[詳細] 臨澤曾經(jīng)是紅西路軍征戰(zhàn)河西的主戰(zhàn)場和總指揮部所在地,是西征停留時間最長,戰(zhàn)斗規(guī)模最大,傷亡人數(shù)和戰(zhàn)斗遺址最多,最具紀念意義的地方。梨園口戰(zhàn)役紀念館(原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臨澤烈士陵園),座落在臨澤縣東郊大沙河南岸,總占地面積600畝,是西北地區(qū)占地面積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為緬懷英烈、慰籍忠魂、激勵在世、啟迪后代而建設的西路軍烈士陵園,現(xiàn)已建成紀念碑、烈士陵墓、將軍亭、博物館、雙擁館、模擬總指揮部和汪家墩雕堡等褒揚革命烈士的紀念建筑。以梨園口戰(zhàn)役紀念館為中心,輻射紅西路軍下營總指揮部、汪家墩碉堡、栓馬樁、紅軍墻、血戰(zhàn)梨園口等紅西路軍戰(zhàn)斗遺址,構成具有革命歷史回顧及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旅游勝跡。陵園…
[詳細] 墨子紀念館始建于1993年,建筑風格獨特,設計新穎,既有傳統(tǒng)民族特色,又有鮮明時代氣息,是集學術研討、圖書收藏、科技教育、參觀游覽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園林式建筑群體。該館位于滕州市城區(qū)東部風景秀麗的荊河西畔,分東、西、北三部分,東為墨子紀念館,西為中國墨子學會、山東大學滕州布墨子國際研究中心等,北為圖書資料樓,內藏國內外墨學研究圖書資料。墨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學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孫中山稱贊墨子為“世界第一平等博愛主義大家”,與黃帝、華盛頓、盧梭并列為四大偉人。毛澤東高度評價:“墨子是一個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早在2300多年前,他…
[詳細] 張騫紀念館位于距縣城3公里處的博望鎮(zhèn)饒家營村,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是依托漢博望侯張騫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觀。館內林木蔭翳,花草繁茂,隨處可憩可游,有張騫遺冢、漢代石虎、雙面石碑、仿漢闕樓、仿古大殿等景觀。張騫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長35.6米,東西寬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參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錄。張騫,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墓地在縣城西2.3公里處饒家營村,現(xiàn)為張騫紀念館,屬陜西省人民0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騫墓座…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i幋锝呅撻柛銈呭閺屻倝宕妷锔芥瘎婵炲濮靛銊ф閹捐纾兼繛鍡樺姉閵堟澘顪冮妶鍡樿偁闁搞儯鍔屾禍閬嶆⒑鐟欏嫬鍔ょ痪缁㈠弮瀵娊鏁傞悾宀€鐦堥梻鍌氱墛缁嬫挻鏅堕弮鈧换娑樼暆婵犱線鍋楅梺鍝勭焿缂嶄線銆佸Ο娆炬Щ婵炲瓨绮庨崑銈夊蓟閻斿吋鎯炴い鎰剁到绾锯晠姊虹拠鑼闁哥喐娼欓~蹇撁洪鍕獩婵犵數濮抽懗鍓佹崲娓氣偓濮婃椽宕ㄦ繛妤冩嚀铻為柛鏇ㄥ灡閸嬧晠姊婚崼鐔剁繁闁告艾顑呴…璺ㄦ崉娓氼垰鍓梺褰掓敱濡炶棄顫忓ú顏勫窛濠电姴瀚悾鐢告煟鎼淬垼澹橀柛銏″絻瀹撳嫰鎮峰⿰鍛暭閻㈩垱顨婂畷鎰版偨閻㈢數锛滃┑掳鍊撻懗鍫曞煡婢跺绠鹃悘鐐插€搁埀顒侇殕缁旂喖寮存幊娴滃綊鏌熼悜妯诲暗闁告ḿ鏁诲铏规嫚閳ュ磭浠┑鐘灪鏋い锝呮健濮婄粯鎷呴搹鐟扮闂佸湱枪椤兘骞冮悜钘夌厸闁告侗鍙€閹芥洖鈹戦悙鏉戠仸缂侇喖閰i幃鍧楀焵椤掆偓閳规垿顢欓弬銈勭返闂佺ǹ绻戠粙鎴炴櫏濠德板€曢幊蹇涘煕閹寸偟绠鹃柤濂割杺閸ゆ瑦顨ラ悙瀵稿⒌闁哄矉缍侀、姗€鎮欏ù瀣壕闁割煈鍣崵鏇㈡偣閸ャ劎銈存俊鎻掔墛娣囧﹪顢涘顒佸€┑鐐茬墛濞茬喖寮婚敐鍡樺劅妞ゆ牗绮庢牎闂備胶枪椤戝懐鈧矮鍗抽妴渚€寮崼鐔告闂佽法鍣﹂幏锟�
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