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武霖社區(qū)入選2017年山東省衛(wèi)生村名單。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武霖社區(qū):名字取自英雄楊武霖。根據(jù)《蓬萊縣志》記載:“楊武霖蓬萊縣城里人。1938年投筆從戎,參加八路軍,1940年10月,在掖縣雙山戰(zhàn)斗中犧牲,年僅21歲。蓬萊縣將他的出生地命名為武霖村,以示紀念!薄
武霖社區(qū)居委會,位于紫荊山街道辦事處東北部,現(xiàn)有耕地面積213.7畝,人口3400人。本村楊武霖系八路軍戰(zhàn)士,1942年將南天門周圍定為武霖村。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建立武霖大隊;1967年改名為衛(wèi)紅大隊;1980年恢復原名武霖大隊;1984年改為武霖;2002年改為武霖社區(qū)居委會。
武霖社區(qū)與三里橋社區(qū)、萬壽社區(qū)、西關社區(qū)、攔駕疃社區(qū)、南天門社區(qū)、石島社區(qū)、西溝村、司家莊社區(qū)、馬家泊村、秦家溝村、南秦村、張趙村、宗家溝村、北秦村相鄰。
楊武霖(1919—1940),蓬萊縣城里人。17歲時,兄妹3人楊昌霖、楊武霖、楊子玉在縣城南河附近創(chuàng)辦文治小學,并分擔教職。1938年投筆從戎,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英勇頑強,不久升任八路軍五支隊連指導員。1940年10月,在掖…… 楊武霖詳細信息++
武霖基督教圣會堂位于蓬萊市區(qū)畫河西沿,又稱畫河基督教堂,登州圣會堂,是今年新增的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世紀,登州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頗為活躍的地區(qū)。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美國南浸
戚繼光祠堂位于蓬萊閣府前街東側,明崇禎八年為褒揚戚繼光而建,賜額“表功祠”。祠堂于清康熙四十六年重修,1985年征為國有,并全面修復。戚繼光祠為三進院落家廟式建筑。門房、正祠各三間,均為單檐
武霖上水門編號:編號4-305-3-041時代:明武霖上水門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是登州“母親河”畫河入城的重要通道。它由三個相同的拱券門洞組成,門洞原設有閘門,現(xiàn)閘槽仍存。洞前使
欒調甫故居位于蓬萊市紫荊山街道辦事處武霖社區(qū),年代為清代。欒調甫舊居現(xiàn)保留清式建筑一幢,占地面積378.88平方米。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欒調甫故居被公布為煙臺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
基督教圣會堂位于蓬萊市紫荊山街道辦事處武霖社區(qū),年代為1872年。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基督教圣會堂被公布為煙臺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教堂四周外墻向外20米。
武霖社區(qū)附近有武霖基督教圣會堂、戚繼光祠堂及戚繼光墓、武霖上水門、欒調甫故居、基督教圣會堂、蓬萊閣旅游區(qū)等旅游景點,有蓬萊海參、長島海參、蓬萊加吉魚、蓬萊蘋果、煙臺鮑魚、長島海膽等特產(chǎn),有長島漁號、戚家拳、八仙過海傳說、長島顯應宮媽祖祭祀大典、膠東道教音樂、大桿號吹奏樂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紫荊山街道·武霖社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