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坊城鎮(zhèn) | 隸屬:渾源縣 |
區(qū)劃代碼:140225101 | 代碼前6位:140225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晉B |
長途區(qū)號:0352 | 郵政編碼:037000 |
轄區(qū)面積:約27.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4萬人 |
人口密度:51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西坊城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位于縣城西,舊名為西茶坊,后發(fā)展為小集鎮(zhèn),改名西坊城。明正德《大同府志》卷2《土堡》載:渾源州有西坊城堡,這是西坊城最早的文字記載。清乾隆《大同府志…[詳細] |
澗村村 | ~201 | 村莊 | 該村原名金澗堡,后改名為澗村,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chǎn)…[詳細] |
義家寨村 | ~202 | 村莊 | 該村原名為扣寨,后改為義家寨,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chǎn)…[詳細] |
小辛莊村 | ~203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chǎn)大隊。1984年…[詳細] |
大辛莊村 | ~204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chǎn)大隊。1984年…[詳細] |
南陽莊村 | ~205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chǎn)大隊。1984年…[詳細] |
西辛窯村 | ~206 | 村莊 | 該村原名新窯,后改名為辛窯莊,最后改名為西辛窯,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詳細] |
黃沙口村 | ~207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61)渾民殷字10號文件改為生產(chǎn)大隊。1984年9…[詳細] |
大峪口村 | ~208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chǎn)大隊。1984年…[詳細] |
圪坨村 | ~209 | 村莊 | 該村原名疙瘩,后改名為圪坨,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稱生產(chǎn)大…[詳細] |
大有號村 | ~210 | 村莊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qū)。1961年5月13日,根據(jù)縣人委(61)渾民殷字10號文件改為生產(chǎn)大隊。1984年9…[詳細] |
地名由來:
因位于縣城西,舊名為西茶坊,后發(fā)展為小集鎮(zhèn),改名西坊城。明正德《大同府志》卷2《土堡》載:渾源州有西坊城堡,這是西坊城最早的文字記載。清乾隆《大同府志》卷2《疆域》:渾源州治西四十里有西坊城村。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西坊城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基本介紹:
渾源縣轄鎮(zhèn)。1958年建西坊城公社,1984年改鎮(zhèn)。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27.3平方公里,人口1.4萬。轄西坊城、小辛莊、義家宅、大辛莊、黃沙口、南陽莊、十義號、澗村、辛窯、大峪口、圪坨、西勝明12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玉米、小麥、葫麻。
歷史沿革:
1945年解放后,設西坊城、圪坨等鄉(xiāng),隸屬三區(qū)。
1958年區(qū)內12個鄉(xiāng)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和西當鄉(xiāng)的鄉(xiāng)級社聯(lián)合成立西坊城人民公社。
1984年9月15日,政社分設,改為西坊城鎮(zhèn),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