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祠始建于1945年,門額塑“唐相劉公幾之堂”,該祠于上世紀80年代被拆。為紀念唐代連州籍宰相——劉瞻,在連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劉公祠得以重建。劉公祠是一座仿古祠堂,展示了劉瞻清正廉潔的一生。該祠面積660平方米,祠堂門前三對旗桿石,是紀念劉景祖孫三代均為進士而立。祠堂一樓以圖文、碑刻、雕塑像的形式展示劉瞻“唐相……[詳細] |
連縣抗戰(zhàn)紀念館前身是燕喜山四角樓,位于今日的連州中學校園內,始建于1916年,由連州城雅窯崗人張家齊所建。該樓單檐歇山頂,上為陰陽板瓦面,正脊板瓦疊置。設木樓梯、木樓板,西面一、二樓設磚砌檐柱的回廊。抗戰(zhàn)時期,廣東省政府機關多次搬遷到連縣辦公。后來中共地下黨曾在此作為秘密聯(lián)絡、開會地點,是連州市較重要的文物建筑,具有較……[詳細] |
臥龍亭位于連州市連州中學燕喜山上。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連州知州陳奕興建,因亭側有臥龍石而得名,多次重修,現(xiàn)存建筑為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重修。亭坐面向北,單檐布瓦歇山頂,綠琉璃瓦當剪邊滴水,磚砌四檐柱,內置四木金柱。1996年7月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詳細] |
鐵城亭始建于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現(xiàn)存為1982年在原址重建的建筑。1938年冬,省長吳鐵城撥款修葺保護燕喜古跡,校長楊芝泉興建了鐵城亭并把“多難興邦”碑置于亭中。文革期間鐵城亭和石碑被破壞。2011年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連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保護范圍:以文物建筑本體為……[詳細] |
南宋紹興年間,連州知州陳奕為了紀念北宋時的著名理學家周敦頤,在燕喜亭前修建“君子池”。唐貞元二十年(804年),因韓愈在此作“燕喜亭記”,載“池曰:君子之池”而得名。原池淺小,九十年代連縣人民政府撥款鑿疏成現(xiàn)狀。2011年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連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保護范圍:以文物……[詳細] |
古樸深重的燕喜牌坊豎立在燕喜亭北側約二十米,它是原燕喜書院的大門(燕喜書院創(chuàng)辦于清朝的光緒年間,是燕喜中小學校的前身,而燕喜中小學校后來并入了連州中學),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校長楊芝泉主持興建。牌坊中門頂上繪有原燕喜中小學校;。;諡槠巾斎切,里邊上部畫有巾峰山輪廓,下部有通心美術字“燕喜”二字。;諡闀嫛[詳細] |
連州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州中學東170米。始建于1958年,是為紀念連州市在歷次革命斗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1997年擴建后遷建于現(xiàn)址。紀念碑坐北向南,由基座、碑座、碑身組成,外貼花崗巖瓷片,碑身上鑲“連州革命烈士紀念碑”銅字,基座周圍設漢白玉欄桿。連州革命烈士紀念碑被列為清遠市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基地。1996年連州市……[詳細] |
清同治《連州志》載,水井始建于明嘉靖乙未年(1535)冬,因為長時間不下雨,判官佘學勉命人在慧光塔南面,光孝寺門前鑿出兩個水井,分別稱惠泉井、麗澤井,并為之作序銘。兩井均用青磚砌成圓形井壁、用青石塊鑿成圓形井沿,鑲于井壁上。2011年7月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連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詳細] |
在雙喜山連州市二中校園內,有一座青磚青瓦結構的19世紀西洋式兩層瓦蓋房默默聳立著,這就是惠愛醫(yī)院舊址,當年紅七軍的傷病員曾在這里治療。它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是美國長老會在連州風景區(qū)雙喜山上建的基督教建筑群(包括男醫(yī)局、女醫(yī)局、禮拜堂、基督教學校)之一,至今已達百余年。因年代久遠,原惠愛醫(yī)院10多處老屋已拆……[詳細] |
騎田嶺古道位于清遠市連州市大路邊鎮(zhèn)順泉村。雖然沒有大庚嶺那么熱鬧,但年齡卻比大庚嶺更老。這里擁有五嶺里最早的古道。對封建時期的兵家來說,它的戰(zhàn)略意義也十分重要,甚至嶺上的陽山關還用天險地勢擋住了漢軍的進攻,成就了南越王趙佗的皇帝夢。騎田嶺秦漢古道,是內地通往嶺南的最早官道,中原先進文化的先聲由此“咽喉”傳遞而來。趙佗率……[詳細] |
豐陽古村建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豐陽全村姓吳,始祖吳敬元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末年的征南元帥。南唐后主李煜派遣吳敬元大元帥統(tǒng)領一支大軍向南進發(fā),開辟抵抗宋軍的根據(jù)地。可是不到一年時光,南唐即被宋軍滅了。失去了國家的征南統(tǒng)帥吳敬元只好棄甲隱居于此,繁衍了今日的豐陽村吳氏。到北宋年間,其孫子吳世范卻高中了朝廷的進士,官……[詳細] |
豐陽古道位于清遠連州市豐陽鎮(zhèn)豐陽村西北部,這里毗鄰廣西和湖南兩省,自古便是三省邊界最重要的商貿通道,更是南粵古驛道六條線路中肇雷古驛道文化線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豐陽古道是明、淸時期人們從連州走陸路前往湖南省藍山縣、寧遠縣、永州的一條交通要道,古道往北延伸至廣西北部,F(xiàn)在殘存的古道長約6公里,位于廣東省淸遠市連州市三水瑤……[詳細] |
慧光寺原名光孝寺,又稱萬壽寺、報恩寺。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經(jīng)省民宗委粵民宗行政審批[2007]26號文《關于同意設立連州市慧光寺的批復》正式命名為慧光寺。慧光寺位于連州市區(qū)慧光路慧光塔側。始建于南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北宋嘉佑六年僧法辯重建,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僧普化又重建,清朝道光十年再重建;酃馑轮鞯钭蟆[詳細] |
馮達飛故居位于連州市東陂鎮(zhèn)豆地坪(現(xiàn)名達飛巷)。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磚木結構平房,三開間,硬山頂。面寬10.24米,進深14米,高7.5米。大門與大廳之間辟天井,左右是廂房,大廳中懸掛1950年連縣人民政府授予的“光榮之家”橫匾。馮達飛(1899~1941年),連縣東陂(今屬連州市)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詳細] |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連州市連州鎮(zhèn)風景名勝區(qū)燕喜山內。燕喜山因韓愈作《燕喜亭記》而得名。那里現(xiàn)存宋、明、清石刻17題,其中以宋的題刻最多,有向宗道、陸琮、金杰、李宗儀、張聞、譚粹、韓揭等人的題名,俱在熙寧、元豐間。南宋抗金名將張浚題名,鐫于紹興十九年(1149年)。題名云:“紫巖張浚攜子拭游燕喜亭。陽山唐斌、陸宗諤、歐陽獻……[詳細] |
連州進士亭位于連州市西岸鎮(zhèn)沖口村。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為紀念北宋皇祐年間該村人陳銓、陳鑄兄弟兩人同登進士,激勵后學而建。亭為木構建筑,重檐歇山頂,12柱穿斗式梁架,通高5.2米,占地面積63平方米,脊款“大清乾隆四十八年歲次癸卯季秋十八日建”。亭后建有陳氏宗祠,是該村陳族家廟,兼祀陳氏兄弟。此祠建筑采用傳統(tǒng)的磚……[詳細] |
龍口村墓群位于連州市鎮(zhèn)龍口村下樹山。1963年發(fā)掘西晉至唐代墓葬13座,出土一批很有價值的文物。多數(shù)是磚室墓,形制各異。墓磚多為紅色,印有葉脈紋、波浪紋、網(wǎng)紋和 “永嘉四年庚午歲六月卅日立”、“永嘉六年六月立”的紀年銘文等。出土文物有碗、罐、缽、盤、燈盞等陶瓷器和陶屋、灶、倉、井、鴨等冥器,以及犁田耙田等陶制模型,還有……[詳細] |
北宋連州巾峰山摩崖石刻位于連州市連州鎮(zhèn)東郊巾峰山麓。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周濂溪游巾峰山題“廉泉之源”四字,高0.96米,寬4米。正書,字徑0.75米!痘洊|金石略》載文:“周子為廣東提刑游巾山,刻‘廉泉之源’四字于石壁,結構樸拙而筆筆不茍,穆然有道氣象,令人起敬!敝苠ハ1017~1073年),名敦頤,道州營道……[詳細] |
1930年,連縣(今連州市)縣長葉日嵩將學宮改建為“中山公園”。原有建筑物,除大成殿、列秀亭、敬一亭保存外,其余一概拆卸。大成殿,又稱“孔廟”,是連州早期的古建筑物,設計精巧、氣勢雄偉,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平脊)和四條斜脊組成,屋角和屋檐向上起翹,屋面略呈彎曲,一根根粗重金柱,支撐梁架頂,結構嚴密,舉折平緩,平……[詳細] |
坐落在連州中學燕喜山的劉禹錫紀念館,飛檐斗拱,采用朱紅色的支柱,無不透露出中國古典式宮廷建筑風格,顯得古色古香。古樸雄偉的紀念館經(jīng)精心布展后顯得魅力四射:燈光、壁畫、詩詞、銅像等場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種豐富多彩的歷史厚重感。一樓內設劉禹錫雕像、詩詞文章、遺址展覽等,特別是其中十多幅精美的中國畫,是結合劉禹錫在連州留下的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