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縣旅游景點(diǎn)介紹
 | 1999年縣福利廠砌職工住宅樓距地表約1米,挖出一座男性單棺葬墓土坑豎穴,棺木邊厚0.25米,未見隨葬品棺前置地劵磚一塊,記載墓主“董君兆,揚(yáng)州府高郵人,后移居鹽城縣長建鄉(xiāng)新安里湖垛莊居住,葬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薄� [詳細(xì)] |
 | 1989年,村民賣黃沙,距地表1.5米,挖出土坑豎穴夫妻合葬墓,木棺完好。棺前置地券磚一塊,刻陰文,上涂朱色,記載墓主王相侯,生于康熙三年(1664),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棺內(nèi)無隨葬器物�!� [詳細(xì)] |
 | 1999年修筑蔣營鎮(zhèn)至九龍口公路距地表約1米,發(fā)現(xiàn)一座磚室墓,棺已朽壞。出土青花大碗1件,銅鏡1件及地券磚,磚上刻文記載墓主卒于“大明崇禎九年(1636)”�!� [詳細(xì)] |
 | 陳玉樹(1852-1906),上岡鎮(zhèn)人。以優(yōu)貢中舉,任教諭,后歸里潛心著述,撰《前后樂堂詩文集》多卷,以變法維新為宗旨,熱心地方公益事業(yè)。1941年阿英在鹽城時(shí),將其事跡編入《鹽阜民族英雄傳》。封土存高1米,占地面積50多平方米。…… [詳細(xì)] |
 | 裔步鑾(1838-1901),字子錫,建湖裴劉莊人。光緒六年(1880)進(jìn)士,任吏部主事,官至監(jiān)察御史。在吏部任職二十余年,清貧自守,長期獨(dú)居,不營住宅,有清聲。其墓封土存高1.4米,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 [詳細(xì)] |
 | 孫榘(1590-1662),字東海,世居大孫莊,明天啟四年(1624)考中舉人,崇禎十六年孫獲中進(jìn)士,任上虞知縣,末幾清軍南下,孫榘投奔在紹興的魯王,任兵科給事中,襄理軍務(wù),一度隨魯王避走海島。明亡后,返鄉(xiāng)著書,隱居不仕。其墓穴封土存高1.5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墓前置石桌、石馬、石羊,后被移至校園內(nèi)。…… [詳細(xì)] |
 | 1993年村民建房,出土一土坑豎穴夫妻合葬墓,隨葬品物有:地券磚、硯臺(tái)、有把陶罐、大碗、酒杯和開元通寶、太平通寶銅錢十多枚。據(jù)地券磚記載,墓主“處士何儒洲,卒于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 [詳細(xì)] |
 | 1989年俞家莊村民建房,清理一磚室墓,墓室前部為疊澀頂,高1米余。出土青花大碗、盤、酒壺、碗、杯、石硯臺(tái)及磚地券一方,上刻:“維大明正德辛已年(1521)十一月十二日間歿,故張公世雄”其余不詳�!� [詳細(xì)] |
 | 1972年,顏單鎮(zhèn)南郊,在被稱為“槨上”的農(nóng)田里,距地表約1米,發(fā)掘1座長方形磚室墓,長2米,寬約1.6米,高1.5米,為單棺葬。死者男性,棺蓋啟開,面顏如生,須發(fā)俱全,約60多歲,袍服如新。棺內(nèi)放硯臺(tái)、筆、墨、白瓷飲酒餐具、黑色貼金折扇等文物。棺外置青花碗約200余件。后將尸體放入棺內(nèi)埋葬。鄉(xiāng)人傳說是明代總兵顏玉將軍…… [詳細(xì)] |
 | 夏升,生卒年不詳,建湖縣東夏莊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以人才舉,先后任浙江開化、黃巖知縣、衢州知府、萊州知府,任內(nèi)卓有政績。該墓高出地面,封土存高1.3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墓前碑已湮沒�!� [詳細(xì)] |
 | 崔彬(1266—1344),建湖縣人。元大德年間(1297—1307),曾在伍佑、劉莊、新興場三鹽場任職。墓室東西長12米,南北寬6米,為石、磚、木三層槨套砌而成。外層用石條,次為磚,再內(nèi)為木槨,以條石封頂。槨內(nèi)砌二道石墻隔成三間,兩間內(nèi)各放一具棺木,另一間放一陶壇,內(nèi)放的稻谷。棺木與木槨之間,填滿松香。該墓早年被盜,…… [詳細(xì)] |
 | 平整土地時(shí)清理多座殘墓,墓坑開口于耕土層下,墓底深度約0.8米,據(jù)零散的棺木和殘坑,墓葬為土坑豎穴木棺墓,墓向約170度。出土器物有高圈足青白瓷碗、厚唇直壁圈足白瓷碗、雙系醬釉陶罐等。…… [詳細(xì)] |
 | 歐陽澈(?—1127),今建湖縣人,南宋建炎初年,三次徒步進(jìn)京,上 書-奏請朝廷北伐抗金,收復(fù)山河,被權(quán)臣陷害致死。1957年村民修路榘地表1米多發(fā)現(xiàn)長方形磚室墓,有前、中、后3室,中間稍寬,面積約16平方米。因早年被盜,隨葬品已不存,唯券頂門前上方有“歐陽澈”幾字,依稀可辨。明萬歷《鹽城縣志》將其列入忠臣傳�!� [詳細(xì)] |
 | 距地表約2.5米發(fā)現(xiàn)該墓群,占地面積約,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墓向東南,成扇形內(nèi)分布4座墓,為土坑豎穴,其中3座為夫妻合葬,另為單棺葬。木棺長2.5-2.6米,寬0.75米,高0.8米,棺前均置一陶罐,上覆蓋大碗,棺內(nèi)頭兩側(cè)置白瓷盤、碟、腰部有小陶酒壺、足部放白瓷缽或灰黑色盆。隨葬品多為唇口白瓷碗、白釉瓷缽、灰陶盆,…… [詳細(xì)] |
 | 1998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占地面積約1萬多平方米,其西端近200平方米被挖為魚塘,沿塘邊可見多口棺木殘疾。溝邊、農(nóng)田中可采集到青釉瓷罐、碗、醬釉壺的殘片以及“開元通寶”“宋元通寶”錢幣等�!� [詳細(xì)] |
 | 距地表0.5米,發(fā)掘唐墓,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出地面近1米,搶救性發(fā)掘唐墓4座,均為凸字形券頂磚室墓,長2.45-2.15米,寬1.43-1.1米,其中有2座為夫妻合葬墓;宋墓8座,其中3座為夫婦合葬墓,均為磚室墓,有長方形或凸字形,長2.55-2.1米,寬1.45-1.15米左右。還發(fā)現(xiàn)宋井4口,用弧形榫卯磚砌成,口…… [詳細(xì)] |
 | 1986年,在距地表約1.5米黃土層內(nèi)發(fā)現(xiàn)印紋硬陶缽、灰陶碗、酒杯、罐等共9件,及少量銅錢,皆銹蝕難辨字形。器物出土?xí)r呈“一”字形排列,因棺木伸入鄰屋地下,不便清理,故墓葬情況不明�!� [詳細(xì)] |
 | 1996年修筑公路取土?xí)r挖毀豎穴土坑木棺墓1座,形制具體情況不詳。出土漢代釉陶壺、罐、銅鏡等�!� [詳細(xì)] |
 | 墩呈臺(tái)狀,高1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20世紀(jì)70年代以來,村民挖土,先后發(fā)現(xiàn)土坑豎穴木棺墓9座,均為單棺葬,棺用整段楠木刳鑿制成,長約2.6米,寬約0.8米,方形,粗約6厘米,高0.4米。棺底四角伸出木腳,方形,粗約0.6米,高0.4米。出土?xí)r大部分棺板塌陷,隨葬品棺內(nèi)外皆有,棺前置釉陶壺、罐5只,擺成梅花形圖案…… [詳細(xì)] |
 | 分布在走馬溝(小河)東岸,這里是縣境最高地區(qū),古為射陽湖東大堤,后為淮安府至鹽城縣的驛道。建南村自20世紀(jì)60年代以來先后發(fā)現(xiàn)土坑木棺墓10多座�!� [詳細(xì)] |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