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島湖旅游區(qū)AAAA ![]() 漣水五島湖公園建于一九三0年,占地1283畝,其中水面846畝。由豐樂島、同樂島、米公島、西苑島、夕照島五島組成。五島公園是水的世界、花的世界、鳥的世界、神話的世界。它處處有迷人的景點、處處有醉人的芬芳,它給人美的享受、給人神奇的通想。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度,風光名勝世界矚目。若以縣城而言,進而若以縣城之水而言,那么,漣水縣城如此一泓可愛的漣漪湖,則大可讓漣人喋喋其詞,夸耀一番了。漣漪湖肇始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大水災。時黃河北岸湯工決口,沖壞安東城西門,沖毀縣后街。積水不退,遂成一湖e俗稱后澳。經過l924、l929、l958、1983年先后4次整修,終于建成風景秀麗的五島公園,成為……[詳細] |
![]() | 能仁寺位于漣水縣城中山路西首,距淮安市-紀念館約30公里,南瀕碧波蕩漾的古黃河,東依風光旖旎的漣漪湖,西臨通貫南北的寧連高速公路,昔日譽為“漣水八大景點”之一。能仁寺始稱“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時易名為“能仁教寺”,簡稱“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該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歷史;寺內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歷史。據清雍正本《安東縣志》載:“妙通塔,在能仁寺內,宋仁宗敕建,臥佛藏舍利處......浮屠七級,皆磚石砌成,內中并無寸木支柱。頂上望黃河如線,間放光明,照耀數(shù)十里,遠近男婦皆見之,真法林之勝跡也。”另據康熙本《安東縣志》載……[詳細] |
![]() | 華夏云錦藝術館AAA 云錦產業(yè)有效帶動了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在位于云錦產業(yè)園的華夏云錦藝術館,一條百米長廊,將云錦織造從養(yǎng)蠶繅絲、紡線繪圖、修剪裝裱等全過程的百道工序娓娓道來。2011年該館成功創(chuàng)建國家3A級景區(qū),吸引了市內外大量游客,開云錦企業(yè)創(chuàng)國家級品牌景區(qū)之先河。遠銷新加坡、荷蘭、日本、瑞典等國家,年銷售過億元……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紅窯云錦,成為漣水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個縮影。紅窯鎮(zhèn)黨委書記吉海說,下一步,將加快打造集原料生產、紡織加工、成品包裝、產品銷售、科研培訓、展覽節(jié)慶及旅游觀光等功能布局于一體的國內一流的文化產業(yè)示范園區(qū),塑造紅窯云錦產業(yè)的“硬底亮殼”,讓這一傳統(tǒng)技藝在紅窯煥發(fā)時代光輝�!�[詳細] |
![]() | 今世緣旅游景區(qū)AAAA 今世緣旅游景區(qū)位于著名酒鄉(xiāng)高溝鎮(zhèn),是以“酒文化”“緣文化”為主題,融釀酒歷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閑購物為一體的綜合型特色工業(yè)文化旅游景區(qū),包括高溝酒非遺保護區(qū)、全國工業(yè)旅游示范點兩大旅游體驗板塊。高溝酒非遺保護區(qū)位于鎮(zhèn)區(qū)中心地帶,是今世緣旅游景區(qū)的核心區(qū)。高溝酒(今世緣酒)釀造工藝歷史悠久,運用紅曲復合發(fā)酵、雙輪底串蒸等“老五甑”傳統(tǒng)釀造工藝,經分層發(fā)酵、量質接酒、分級儲藏等工序,精心釀制勾兌調味而成。2015年,今世緣酒業(yè)成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高溝酒非遺保護區(qū)有酒緣廣場、天泉景觀、酒源文化館、制曲工藝展示區(qū)、粉碎工藝展示區(qū)、蒸餾工藝展示區(qū)、傳統(tǒng)釀酒設備展示區(qū)、老窖池及窖池……[詳細] |
![]() | 嵇安墓位于南集鄉(xiāng)長浦村石碑莊前。微風煦煦,芳草萋萋。嵇家祖籍為宋代譙郡(今安微毫縣)嵇山人。嵇安的五世遠祖嵇弘政,曾任宋朝提點京東刑獄、兵部郎中等職,謚號莊肅。曾祖嵇克仁,進士出身,曾任宋朝朝議大夫、知集賢院、兼太常寺丞事。祖父嵇大成,進士登第,曾任宋朝監(jiān)察御吏、鎮(zhèn)南軍副節(jié)度使、龍虎衛(wèi)上將軍。年老退休時,經過漣水,愛漣水土俗民情,畏北方戰(zhàn)亂頻仍,遂于漣東擇地定居。父親嵇迪,清高文雅,隱居不仕,積德鄉(xiāng)里。嵇安字寬濟,身材魁偉,勇敢尚武,精于騎射。時值南宋末年,天下大亂,兵匪為災。嵇安聚集義旅,構筑堡柵,護衛(wèi)鄉(xiāng)井。南宋詔授其為承節(jié)郎,任制將沿海巡檢使,統(tǒng)領義兵。外御-,內撫民眾,興修水利,獎勵農耕……[詳細] |
![]() | 時代:宋地址: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唐集又名石橛塔、法濟塔,在今唐集鎮(zhèn)月塔村。據《雍正安東縣志》記載法濟寺去治75里。法濟塔在法濟寺山門外,塔有三:左藏佛牙,右藏佛骨,西南大者藏舍利。高七級,有門可登。萬歷三十四年重修。寺東有通濟橋,石刻神智大師四字。由此可見,古代漣東曾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法濟寺,法濟塔即今月塔只是寺中三塔之一。據當?shù)厝苏f,法濟寺確實寬宏。它前在丁梁,后在后營,中在中營,分別建有前大殿、后大殿、中大殿。果真如此,則法濟寺南北長約有15公里左右,難怪當?shù)赜信荞R關庵門之說�?趥魑幢卣鎸�,但中營的中大殿直到1946年還存在,被漣東縣民主政府拆除另用了。見眼的人說,中大殿三間,有長廊,柱……[詳細] |
![]() | 漣水烈士陵園主要是為紀念漣水保衛(wèi)戰(zhàn)革命烈士而修建。1946年10月19日,-整編第74師向江蘇省漣水縣城進犯。華中野戰(zhàn)軍第6師、第10、11縱隊及地方武裝頑強抗擊。25日,-整編第28師第192旅從淮陰趕來增援。經過激戰(zhàn),-軍被擊潰,退至淤黃河南岸。30日,新四軍發(fā)起反擊,至11月1日,殲滅第192旅大部和整編第74師一部。敵-退回淮陰、淮安。此次戰(zhàn)斗歷時14天,殲-軍9000余人。12月13日,-整編第74師又向漣水進攻。華中野戰(zhàn)軍第6師、第10縱隊第6旅及第7師第19旅等部奮戰(zhàn)13天,殲敵4000余人,16日撤出漣水城。新四軍傷亡4000余人,第10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在10月23日的戰(zhàn)斗中犧……[詳細] |
![]() | 淮安市欣欣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園位于漣水縣保灘鎮(zhèn)十堡村,距淮安市商業(yè)中心約12公里,離規(guī)劃中的淮安機場約15公里,與淮安經濟開發(fā)區(qū)毗鄰,緊靠富士康、明基等大集團。觀光園總規(guī)劃面積3000畝,首期規(guī)劃建設范圍1000畝,投資額1.0831億元。園區(qū)彰顯大自然、純生態(tài)、活文化、新體驗、真生活的休閑農業(yè)特色,集高效農業(yè)、生態(tài)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展為一體,體現(xiàn)觀光與休閑、度假與體驗、健康與時尚、美食與美景的完美結合,融生態(tài)、農耕、民俗、美食、名人、教育、軍事、建筑、宗教諸多文化于觀光項目,成為淮安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和鄉(xiāng)村休閑度假的首選,創(chuàng)“淮安一流、江蘇著名、全國知名”的極具國際品味的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詳細] |
![]() | 漣水戰(zhàn)役烈士紀念碑位于漣水縣紀念廣場。解放初期,漣水縣人民政府曾在縣五島公園東島建立烈士公墓,筑砌水泥碑一塊�?h人民政府于1969年將公墓遷至今紀念廣場(烈士陵園)處,并新筑一座漣水保衛(wèi)戰(zhàn)革命烈士紀念塔。1980年清明節(jié),由原蘇皖邊區(qū)主席李一氓同志書寫“漣水保衛(wèi)戰(zhàn)革命烈士紀念塔”塔名。1982年10月漣水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9月淮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拆除原塔,并在原址上重建,由曾在漣水戰(zhàn)斗、休養(yǎng)過的開國上將、原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漣水戰(zhàn)役烈士紀念碑”碑名,自此“漣水保衛(wèi)戰(zhàn)革命烈士紀念塔”改為“漣水戰(zhàn)役烈士紀念碑”,碑高30.4米,水泥混……[詳細] |
![]() | 高溝老窖池群位于漣水縣高溝鎮(zhèn)的江蘇今世緣酒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江蘇高溝酒廠老廠區(qū),即現(xiàn)在的高溝酒非遺保護區(qū)。高溝鎮(zhèn)釀酒歷史可追溯至明萬歷,至清乾隆年間,高溝已經批量生產大曲酒。2009年,“高溝酒釀造技藝”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高溝老窖池群是中國傳統(tǒng)釀酒工藝的重要實物遺存,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獨特的歷史人文價值�!�[詳細] |
![]() | 高楊戰(zhàn)役紀念碑位于漣水縣高溝鎮(zhèn)高秀居委會,年代為1944年。高楊戰(zhàn)役紀念碑為第四批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漣水延安園坐落在漣水縣成集鎮(zhèn)朱南蕩村。1995年8月為了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抗戰(zhàn)時期淮海抗日根據地中素有“蘇北小延安”之稱的漣西成集一帶人民群眾中的大量英雄事跡挖掘出來,并形象地塑造出可見的實物,以期讓青少年們看得見,摸得著,以便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經金明、楊純、陳克天等老同志倡導,許多當年在此抗日的老同志捐款、群眾集資100余萬元,籌建了延安園,在園中建立了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蘇北小延安紀念坊、抗日老戰(zhàn)士紀念堡、抗戰(zhàn)碑林等革命紀念建筑�!�[詳細] |
![]() | 洪大樓位于漣水縣小李集辦事處殷莊村大樓組,原為當?shù)匾缓樾盏刂魉ǎ瑸楫敃r方圓幾十里最高建筑物,百姓俗稱“洪大樓”,解放后被政府沒收,現(xiàn)為當?shù)卮迕褚竺髻F房產,堆放雜物,無人居住,殷明貴在洪大樓西側自建房屋居住。洪大樓為磚木結構,系圓作抬梁式磚木結構建筑,內原有木制樓梯,因年久腐朽,早已拆除,墻壁底部用條石砌筑,上用青磚砌墻,屋頂用青瓦鋪設,建筑長11.65米,寬5.7米,是我縣境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之一。洪大樓為第五批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大東東方紅橋位于漣水縣大東鎮(zhèn)街東首,327省道南側,縱跨于伏龍河上,為一座空腹式的單孔圓弧磚石拱橋,橋面長約40米、寬6米,高約4米,兩邊橋欄上內側都刻有名稱、建造年代及“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創(chuàng)造的”毛主席語錄字樣,時代特征明顯。“東方紅”橋的整體結構完整,橋拱、橋面、圍欄大部分保存完好,圍欄上的毛主席語錄字樣清晰可見。大東東方紅橋為第五批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原漣水中學圖書室舊址位于漣水縣外國語中學院內,始建于1958年,曾作為學生宿舍、圖書室、校史辦公室,現(xiàn)閑置。建筑面積143.64平方,坐北面南,菌湖環(huán)依,為地面一層歇山頂式呈“凹”形磚木結構建筑,木質回紋窗,沿中軸對稱建筑設計風格,頗具當時流行的蘇式建筑特點,西側屋頂鑲嵌的紅色五角星圖案,時代特征顯著。六十年來見證了漣水中學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薪火相傳,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出了成千上萬的人才,取得了引以為豪的辦學成就;漣水中學各個歷史時期的漣中學子從校園起步,走向神州大地、世界各方,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他們的聰明才智�!�[詳細] |
![]() | 黃河故道水箭位于南集鎮(zhèn)碼頭村,自明中葉以來,每淮水盛時,西風激浪,白波如山,淮揚數(shù)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數(shù)百年矣。南集碼頭水箭位于黃河故道西岸,岸堤為沙土質,黃河故道水流湍急,導致多處河堤塌陷,屢遭水患,形成險工險段。為防水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陸續(xù)在此處修建護坡堤,從今連云港市灌云縣大伊山一帶購取條石,砍伐樹木制成木樁依河岸淺水處由下而上砌筑防護堤,減緩水的流速,改變水的流向,因形狀似箭頭而得名“水箭”。因日月侵蝕、年久失修水中部分已所剩不多,岸堤部分保存相對較好,現(xiàn)護坡堤殘長約50米,高約15米。……[詳細] |
![]() | 石湖知青點舊址位于石湖鎮(zhèn)果園居委會,知青點建筑分為東西兩側,東側兩排,西側一排,西側與東側房屋形式稍有不同,帶廊檐。知青點建筑每排十二間,共計36間,均為起脊磚木結構瓦房,房間內徑長4米,寬3米,外徑長4.4米,寬3.3米。東邊兩排保存較好,第一排面南墻壁白漆書寫“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認真看書,學習馬克思主義”等毛主席語錄,時代特征顯著;西側建筑保存較差,屋頂有部分毀損,墻壁語錄字跡模糊,難以辨認。20世紀70年代,為響應黨和政府“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先后有來自南京、淮陰、漣水縣城的約200名知識青年,到時稱石湖果園插隊勞動。知青們集中居住,單獨編……[詳細] |
![]() | 張大卓紀念亭位于石湖鎮(zhèn)果園居委會二組,亭高3米約,磚混結構,重檐六角攢尖頂,翼角飛展,邊長4米,占地16平方米;亭中立紀念碑一塊,石質,碑長1.7米,寬0.8米,正面陰刻“張大卓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陰刻張大卓烈士事跡;紀念碑基座為“工”字形,長1.5米,寬0.6米。張大卓(1892—1915),字鐵庵,號天愛,十二歲時參加縣童子試,獲榜首,1908年以最優(yōu)成績畢業(yè),考入江北公立中學,在校學習時間加入同盟會組織。宣統(tǒng)三年(1911)畢業(yè)回漣,在縣署做文牘工作。民國元年(1912)辭職,考入南京民國大學政治科學習。民國4年(1915)元月20日夜,江北革命黨人在淮陰起義,起義失敗后被捕,被害于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