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旅游景點介紹
長山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京山縣宋河鎮(zhèn)高升村,面積約1.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5米左右,內涵豐富,地面采集到許多陶器(片)。該遺址對于研究這一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
[詳細] 文筆峰塔位于京山縣新市鎮(zhèn)川山壇,清代。磚石結構,須彌座,平面呈六角,通高33.6米。塔高七層,底層門首橫刻“青云直上”,頂層設一神龕;塔剎由五節(jié)組成,二至五節(jié)用黃銅鑄造。(第四批)……
[詳細] 少司馬坊位于鐘祥市城區(qū),明代。青石仿木結構。六柱五門牌坊共三層,頂層為殿宇單檐歇山頂,檐下豎刻“恩榮”;二層橫書“少司馬”,左右為二層檐;下層為門柱,柱呈方形,柱腳有二個抱鼓和四個石獅。中部的三根橫梁皆有浮雕圖案,為鳳凰、牡丹、雙龍戲珠、魚躍龍門、松鶴遐齡等。(第四批)……
[詳細] 郢靖王墓位于鐘祥市九里鄉(xiāng)三岔河村,明代郢靖王朱棟之墓。占地8000平方米,封土呈橢圓形,長42米,寬12米,高10米。(第四批)……
[詳細] 黃歇村墓群位于沙洋縣后港鎮(zhèn)黃歇村,戰(zhàn)國時代墓群。墓群中有一大冢,高13米,直徑70米,據(jù)《荊門州志》記載為楚國大臣黃歇之墓。(第四批)……
[詳細] 豫鄂邊區(qū)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會址位于京山縣廠河鄉(xiāng)向集村羅家灣東。1941年4月,豫鄂邊區(qū)黨委在這里召開邊區(qū)第二次軍政代表大會,成立豫鄂邊區(qū)行政公署。1942年3月,豫鄂邊區(qū)第一屆抗日人民代表大會也在此召開,會議歷時23天,通過了《豫鄂邊區(qū)施政綱領》。舊址為一棟廟宇式建筑,前后共三重,面闊3間15米,進深30米,硬山頂。1980年修復。(第三批)……
[詳細] 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舊址位于京山縣新市鎮(zhèn)八字門村八字門。1940年1月,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整編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李先念。縱隊司令部設此。舊址為一幢四合院式建筑,面闊3間12米,進深3間16米,硬山頂磚木結構。1980年維修。(第三批)……
[詳細] 象山四泉石刻位于荊門市東寶區(qū)城西區(qū)象山東麓。共4處,分別為蒙、惠、龍、順四泉題銘。“蒙泉”石刻,共5方,最大石刻高2.30米,寬1.35米,厚0.24米;最小石刻高0.93米,寬0.72米,厚0.19米。2方楷書,3方行書。記蒙泉形成時間,頌揚蒙泉之利。分別有宋黃魯直、張垓、黃囗、李龍書及民國七齡童書;惠泉碑,青石質,圓首,方座。通高1.7米,寬0.83米,厚0.17米。中部行書“惠泉”2字,碑文記惠泉開鑿時間及經過。(第三批)……
[詳細] 石牌戲樓位于鐘祥市石牌鎮(zhèn)老街。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建。平面呈“凸”字形。分前臺、后室。前臺面闊4米,進深3.1米,單檐歇山灰瓦頂,抬梁式構架,上為戲臺、下為過道;后室面闊三間12米,進深一間5.9米,單檐硬山灰瓦頂,明間抬梁式構架,兩山穿斗式構架。樓內存嘉慶八年(1803)、九年(1804)、十七年(1812)及道光二年(1822)等戲曲班社題字20余條。(第三批)……
[詳細] 興王府鳳翔宮位于鐘祥市郢中街道辦事處察院街。明憲宗次子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受封興獻王時所建。面闊五間22.4米,進深三間12.4米。單檐歇山琉璃瓦頂,抬梁式構架,前壁設格扇檻墻,門前設1.5米寬的回廊。(第三批)……
[詳細] 子陵崗遺址位于荊門市東寶區(qū)子陵鎮(zhèn)子陵村,漢代遺址。面積約1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有少量泥質紅陶;紋飾有繩紋、布紋、斜方格紋、幾何紋;器形有盆、甕、罐、缽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
[詳細] 李陳崗遺址位于鐘祥市豐樂鎮(zhèn)邢臺村西北,西周遺址。面積約7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2米。采集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泥質黑陶次之,紋飾有弦紋、方格紋、繩紋、附加堆紋、籃紋,器形有盆、缸、罐、鬲、豆等。(第三批)……
[詳細] 岳飛城遺址位于荊門市東寶區(qū)團林鋪鎮(zhèn)蓮花村,漢代遺址。因相傳岳飛屯兵于此而得名。面積約2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紋飾有繩紋、弦紋、網格紋,器形有罐、壺、缸、甕、盆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
[詳細] 謝家灣古冶銅遺址位于鐘祥市東橋鎮(zhèn)金店村白果樹灣,東周遺址。面積約3.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暴露出煉銅礦渣。采集陶片以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紋飾有戳印紋、繩紋,器形有盆、豆、罐、鬲、鼎及范、筒瓦、板瓦等。(第三批)……
[詳細] 邊畈遺址位于鐘祥市九里回族鄉(xiāng)邊畈村余家山頭,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8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米。1984、1986年兩次發(fā)掘。出土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有少量泥質黑陶,紋飾有弦紋、按窩紋,器形有鼎、豆、罐、碗等。(第三批)……
[詳細] 京山縣梭子墩鄭家臺子附近遺址為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
[詳細] 東山寶塔位于荊門市東寶區(qū)東寶山主峰太平頂。始建于隋開皇十二年(592),明代重修。八角七層樓閣式空心磚石塔,通高33.3米,石砌塔基,邊長3.83米,高0.6米。八角各雕托塔力士一尊。底層西北辟門,高1.95米,寬1米,額書塔銘“長林頭角”4字,有半圓形拱券甬道通內室。第一層不設窗,高3.45米。二、三層各高3.25米,四至七層各高3.15米,隔面設券窗。均用五層條石疊澀出檐,再用四層大青磚收分。自底層有100級青石階梯盤旋至頂。葫蘆形塔剎。塔一、二層內壁嵌明代修葺碑記。(第一批)……
[詳細] 趙王墓位于東寶區(qū)煙墩鎮(zhèn)車橋水庫庫底。傳為宋趙王之墓。封土底徑約26米,殘高9米左右。暴露出磚砌墓室,為仿木建筑式樣,由甬道、墓門、前室、過道、后室組成。墓門前后兩到大門用高1.8米、厚0.08米大石雕成。前室方形,轉角砌高2米的半圓形柱八根。后室平面八角形,也有八根柱子,室內有黃、綠、紫、黑色壁畫。斗拱為一斗二升的互交斗拱,分柱頭轉角鋪作和補間鋪作兩種。墓頂砌成藻井,并用青灰色瓦砌成檐椽。(第一批)……
[詳細] 小皇陵位于鐘祥市郢中鎮(zhèn)高廟村蔣家廟西北400米。墓主范氏,明世宗嘉靖皇帝之奶媼,封一品夫人。墓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封土底徑約20米,殘高2.5米左右。墓前神道長250米,依次相對排列石獅、羊、駱駝、馬、武士各一對及立碑一通、龜趺二座、華表一對、牌樓一座。碑文記載嘉靖三十九年諭祭陸母范氏夫人之事。(第一批)……
[詳細] 古墓群位于沙洋縣十里鋪鎮(zhèn),東周、汗墓群。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分布于黎明、新橋、建陽、王場等十余村的山岡上�,F(xiàn)存墓群(葬)40余座,大部分封土保存完好�!�
[詳細]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