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縣十大旅游景點
獻王文化酒莊景區(qū)由河北獻王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并管理,景區(qū)位于河北獻縣獻王工貿園區(qū)內,總投資11000萬元,占地面積133000平米,建筑面積21100平米,全部由企業(yè)自籌。酒莊包括獻王酒博館、獻王文化景觀大道、獻王酒牌坊、龍泉亭、文化墻、獻王精神碑等。獻王酒博館是獻王文化酒莊的核心部分,包括序廳、抄書館、獻墨區(qū)、獻書館、瑰寶館、獻王宮、現(xiàn)代館、生產參觀長廊。酒博館展示了豐厚的獻王文化、求是文化、白酒文化,內涵豐富,底蘊厚重�!�
[詳細] 馬本齋紀念館民族英雄馬本齋紀念館始建于2001年,它的前身是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2002年8月竣工。2005年馬本齋紀念館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和省十大紅色旅游重點景區(qū),2006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天的馬本齋紀念館分南、北兩院,北院為紀念館主體部分,南院是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進入北院后是一方形廣場,靠北側矗立著馬本齋騎馬雕像。紀念館入口處為馬本齋石雕立像。雕像后面是一座巨大的屏風,上面有毛主席題寫的“馬本齋同志不死”七個大字。展廳以多種形式,再現(xiàn)了馬本齋烈士憂國憂民、英勇奮斗的一生,馬母寧死不屈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英勇善戰(zhàn)、被毛主席贊為“戰(zhàn)無不勝的回民支隊”的風采。南院與北院隔路相望,南院總體布局為鐘形,取“警鐘長鳴”之意。高大的漢白玉石紀念碑直插云宵,正反面鐫刻著毛澤東主席與-總司令的題詞。紀念碑南面是馬本齋母子的陵墓。紀念館建成以后,先后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約60萬人次。地址:滄州市獻縣本齋鄉(xiāng)本齋西村……
[詳細] 張莊天主教堂獻縣張莊天主教堂,歷史久遠,建筑宏偉,風格別具,中外馳名,有“華北第一堂”之稱。此堂位于縣城東張莊村,分東西兩個大院,占地共315畝。咸豐六年(1856)直隸東南代牧區(qū)正式成立,教廷選派法國耶穌會士郎懷仁(Languillat)為代牧區(qū)主教。教區(qū)總堂初設威縣趙莊,兩次遭劫后,于1861年北移至獻縣城東張莊。同治二年(1863)建立了全國首座主教座堂,歌特式建筑,長50米,寬21。33米,高33米,宏偉壯觀,號稱華北第一堂。原教堂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毀壞,現(xiàn)教堂建筑為2003年10月在舊址處重建。具體路線:獻縣張莊……
[詳細] 單橋地處京德古御道貌岸然和滹沱河的交匯點上,自古即為南北交通要道。明朝在北京建都以后,人來車往,更感到無橋之不便。明正統(tǒng)六年開始建木橋,因滹沱河水勢洶涌,木橋屢經(jīng)毀復耗費了大量人力財物。河間知府王逢元等提議修建石橋。獻縣知事李粹自捐資主修邑人劉沿用、石守志、張九敘等捐資募款,力成此舉。為此捐資出力者不計其數(shù),就連石料都是商船纖夫不矢勞苦從千里以外的太行山區(qū)義務代運。經(jīng)過8年的努力,于崇禎十三年建成,成為京南的交通咽喉。至今橋面仍留有0.2米深的車轍,可見石橋當年的繁華�!�
[詳細] 獻縣漢墓群位于中國北部河北省滄州市的獻縣境內,是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間王的王室墓葬群。獻縣漢墓群現(xiàn)存有河間獻王墓、李王墓、惠王墓、劉淑墓、劉萇墓、毛公墓、貫公墓等墓葬37座,以河城街鄉(xiāng)一帶分布最為集中。墓地的排列多為幾個大墓集中在一起,且大墓旁還有小墓,從而表現(xiàn)出各墓之間的淵源關系。墓葬屬土坑木槨墓,封土堆一般高8~10米,最高的達28米,墓內出土有錯金銅豹、鎏金銅雀、銅龍、耳杯、盤、銅俑、陶俑等大量隨葬品。獻縣漢墓群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西漢時期諸侯王墓葬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國家文物局)……
[詳細] 樂城遺址位于獻縣河城街頭鄉(xiāng)魏村,為漢古遺址。 2001年2月7日,樂城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牛鸞墓碑位于獻縣城南,為明代石刻。1982年7月23日,牛鸞墓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戚繼光墓位于獻縣北宋村。1982年7月23日,戚繼光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地址】滄州市獻縣富強大街北側、古御大道西側【服務人口】65萬人(2022年全縣常住人口)【聯(lián)系電話】0317-4651006【設施情況】獻縣博物館是一座展示地域文化為主題的歷史文化博物館,是獻縣宣傳地方文化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展陳面積1175平米�!救藛T情況】編制數(shù)5人,在編人員5人�!攫^藏情況】獻縣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總數(shù)為318件,其中一級文物2(件/套),二級文物9(件/套),三級文物51(件/套)。【特色陳列】獻縣博物館集合地域文物藏品優(yōu)勢特性,推出5個常設陳列:《大漢儒風》:以兩漢河間國為主要內容,以修學好古、重振儒學的獻王劉德為代表,展現(xiàn)了古河間國,作為古文經(jīng)學發(fā)祥地、儒家文化再生地和實事求是發(fā)源地,對中國文化歷史發(fā)展的深遠影響�!睹藦d》:記錄了獻縣學者名家、英豪志士40余位在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留下的濃墨重彩的華章。《獻縣石刻展廳》: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橋石刻為代表,以陵墓石刻為主流�!段奈锞氛箯d》:以隋唐宋元時期瓷器為重點,集中展示了獻縣文物考古新發(fā)現(xiàn)……
[詳細] 盧點墓地位于獻縣河城街鎮(zhèn)孟圈村西,年代為明萬歷。為滄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封土邊緣為基線向東、西、南、北各外擴10米。建設控制地帶:盧氏塋地-線(植樹范圍內)為建設控制地帶,約占地30畝。……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