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渡河戰(zhàn)役紀念館位于靖遠縣鹿鳴園戲臺西側,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廳500平方米,臨時展廳300平方米,館藏文物360余件。整個展廳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生動、真實的展示了紅軍靖遠渡河戰(zhàn)役和靖遠起義等內容。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發(fā)布《寧夏戰(zhàn)役計劃》,指示紅一、四方面軍共同奪取寧夏,完成打通國際通道任務。為此,紅四方面軍決定第30軍為渡黃河先遣軍,并負責造船。10月14日,紅30軍造船部隊進入靖遠境內,在大蘆子一帶尋找樹木,收集棉花、桐油、鐵釘等造船材料。并在這里組織工匠造船,訓練強渡戰(zhàn)士,偵探渡河地點,造船地點選擇在祖厲河畔的張家崖灣,這里便于隱蔽,距離黃河較近,可穿越山溝直達紅嘴子、虎豹口等處渡口。造船地點附近是祖厲河,木船造成后即能下水進行試渡演練。1936年10月23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抵達大蘆子,向紅30軍下達渡河命令。當日夜晚,紅30軍第88師前衛(wèi)263團在虎豹口下游的紅嘴子渡口組織0,因遇淺灘受阻,未能成功。隨后,紅軍戰(zhàn)士抬著木船,夜行轉……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