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岱岳廟岱岳廟(第二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河曲縣城關鎮(zhèn)東6公里岱岳殿村西據寺內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功德幢記載,創(chuàng)建于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后歷代均有修葺�,F存建筑多為明清遺物。廟坐北朝南,建筑規(guī)模不大,自成格局,占地面積3250平方米。中軸線上分布山門、樂亭、天齊殿、后土殿,西側便門內建龍王殿、靈官殿、地藏殿、圣母殿,東側便門內建禪房、關帝殿、-殿、玉皇閣、包公祠等。道教與諸風俗神匯聚一宇,是一處具有中國民間諸神祟拜性質的廟宇。天齊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前出抱廈,側出八字墻,抱廈卷棚歇山頂,殿身硬山頂,琉璃剪邊,脊剎背面有“正德元年重建”題記。后土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布灰筒板瓦…… [詳細] |
 | 明長城遺址河曲段,從偏關縣南下,起點在偏關縣天峰坪鎮(zhèn)寺溝村西南330米處,向南進入河曲縣,沿黃河屈曲而行,經劉家塔鎮(zhèn)、樓子營鎮(zhèn)、文筆鎮(zhèn),止點為文筆鎮(zhèn)唐家會村西南2100米處。海拔800~900米之間。墻體黃土夯筑。共存墻體25段,全長約5.5萬米,沿線存關6座,堡11座,烽火臺55座。據《明史》、清光緒《山西通志》記載,現存長城遺址是明代成化、嘉靖、萬歷時期(1465-1520)修筑。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歷代長城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段長城包含在內�!� [詳細] |
 | 位于河曲縣北城墻下的北元村中。城樓單體建筑,坐北朝南,東西長21米,南北寬20米,高12米,為磚石結構。樓門前有一約高三米的大月臺,樓內結構為九窯十八洞。樓頂長18米,寬約17米,四周均有垛口和了望孔。樓頂原有寺廟一座,其大部已拆,現存照壁一通,其正面雕一大“佛”字,背面雕一大“鏡”字。并留有“乾隆丙戌歲”等款式。護城樓為晉西北唯一留存之精華,其造型之樸實,結構之嚴謹,藝術之精湛,確系古代磚石建筑之結晶。護城樓位于晉西北黃土高原的東部邊緣,明代“土木堡之變”后,朝廷為了抵御瓦剌韃靼的入侵,先后在甘肅、寧夏、固原、延綏、大同、宣府、薊州、遼東、太原“九邊”地區(qū)派重兵把守,并沿線即東起山海關,西至…… [詳細] |
 | 位于河曲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舊縣村南門外。創(chuàng)建于大明萬歷年間,明末被農民起義軍燒毀,清順治年間重建。海潮庵隨山勢而建,北高南低。寺廟坐北向南,整體建筑結構嚴謹,小巧玲瓏。寺外山環(huán)水繞,古槐參天,寺內松柏常青,香煙繚繞。海潮庵風景秀麗,氣勢宏偉,寺內佛像栩栩如生,石質欄桿工藝精細,壁畫、供桌古色古香,碑碣石刻記載了寺廟的歷史沿革,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 [詳細] |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