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市文物古跡介紹
會理古城位于涼山州南部,總面積4500平方公里,總人口40多萬人,是座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現(xiàn)為省級文化名城�?h城四面環(huán)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稱,是全縣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中心,距西昌市185公里。會理縣于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縣,至今已有2117年的歷史,縣城為四川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現(xiàn)存會理古城建于明初,迄今已有600余年歷史,有保存完好的元至明代建筑1處,清代建筑7處,其中會理縣城北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會理古城保護與開發(fā)面積1.02平方公里,按照“修舊如舊、保持原貌,體現(xiàn)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則,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方式進行;古城建筑為明清風格,同時充分體現(xiàn)會理所獨有的川滇文化特征。會理古城主要景點有:鐘鼓樓,在城內(nèi)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12年……
[詳細] 會理會議紀念地位于會理縣腹心地帶,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會理古城,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綠陶文化產(chǎn)業(yè)園和精華水上樂園相鄰。會理會議紀念地旅游資源類型豐富,資源實體體量巨大。景區(qū)擁有大量的紅色文化遺址、俊秀奇險的山川地貌和溫暖宜人四季如春的度假氣候。景區(qū)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與多元的民族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有機結合,資源品質(zhì)極高,是絕佳的川滇小城長征文化體驗及鄉(xiāng)村休閑度假旅游區(qū)�!皶頃h”紀念地位于仙人湖湖畔,包括:紀念廣場、會議舊址和游客中心。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進入會理后,于5月12日,在鐵廠村召開了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理會議”是長征中一次重要的會議,它統(tǒng)一了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思想,鞏固了“遵義會議”的成果,進一步確定了毛……
[詳細] 據(jù)一份1984年編寫的油印資料記載,金江書院“始建于公元一八七四年”。而據(jù)1994年版《瀏陽縣志》及其他資料記載,金江書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而且學校在拆舊禮堂時,在屋梁上找到一本1872年的舊歷書,據(jù)此看來,書院應該是建于1872年了。而對于其創(chuàng)建也就是簡簡單單一句話:“由瀏陽西鄉(xiāng)湯、陳、邱、婁四姓(鄉(xiāng)紳)為首捐資興建。”當時書院聘有講師,每旬三、八兩日講學,講學內(nèi)容為經(jīng)義(四書五經(jīng)的意義)和制藝(八股文章的作法),聽課的除住齋生外,還有西鄉(xiāng)各地的童生。書院其實并沒有辦多久,到1898年戊戍變法廢除科舉取士制度時,它就改為“金江兩等小學堂”了,當時同時辦有高等小學和初等小學。在金江走出來的眾多才俊中,陳昌(1894年—1930年,字章甫)不得不提。清光緒末年,陳昌就讀于金江……
[詳細] 會理松坪關(會理縣)松坪關為會理縣境內(nèi)南方絲路的重要關隘,因當年輝煌一時的南方古絲綢之路出川入滇的最后一必經(jīng)驛站,是馬幫重要歇腳地,因背負土產(chǎn)雜貨的商賈而成型,隨后又不斷發(fā)展,形成至今的格局。明代狀元楊升庵貶謫途經(jīng)會理松坪關,吟誦出“蜀云滇月共青山”的千古名句,因此,松坪關也有了“蜀云滇月”的美譽。 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
[詳細] 碗廠灣瓷窯遺址年代:元至清2012年,碗廠灣瓷窯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以沖溝為基線外延10米,南以魚塘北邊和民房后墻基為基線外延10米,西以沖溝為基線外延10米,北以公路南邊為基線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
[詳細] 會理古白塔,因塔身為白色而得名,當?shù)赜址Q文塔。白塔座落在會理縣城關鎮(zhèn)東南部的南閣鄉(xiāng)文峰山巔,為會理縣8景之一。距縣城5千米。會理古白塔始建年限無考,有關史料只記載于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重修。該塔建筑面積68.89平方米,共9級4面,高31.8米�?涨�。底層北面有拱門,經(jīng)此可進入塔內(nèi)。拱門右側石欞上刻有1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書有文峰峭凌云一徑登峰造極,下聯(lián)無存。第3、4級內(nèi)有大理石浮雕如來佛和4大天王像。第5、6級有小圓窗。會理古白塔座落處白塔山,形如一艘木船,山上樹木蔥郁,林中還有民間自籌資金建造的廟宇群,是會理人休閑游樂的好去處。……
[詳細] 科甲巷民居建筑群位于會理市古城街道公園路社區(qū)科甲巷,年代為明、清。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至元天街口、西至北大街口、南面以墻基向南外延伸5米、北面至城墻邊。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小河口水井位于會理市城南街道積水村5組,年代為清代。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水井臺基四周向外各延伸10米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丁家祠堂位于會理市城北街道沙壩社區(qū),年代為清代。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至城河邊、南面至村民房屋墻基,西至水溝,北至路邊為保護范圍�!�
[詳細] 景莊廟紅軍攻城指揮部舊址年代:1935年保護范圍:東、西至教學樓,南、北到院子邊緣。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2019年,景莊廟紅軍攻城指揮部舊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營頂遺址位于會理市古城街道老街社區(qū)西100米,年代為漢代。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臺地東、南、西、北四面向外各延伸5米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四知別墅位于會理市古城街道公園路社區(qū)東明巷101號,西距東明巷56米,年代為清代。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北面至巷道,西、南以鄰居墻基為界。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金梅廊橋位于會理市古城街道金梅社區(qū),橫跨于金梅河上,年代為1947年。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 東西南北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紅軍長征過會理紀念碑位于會理市古城街道東升社區(qū)綠地廣場,年代為2008年。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過境公路、南至濯纓橋、西至城河邊、北至公路。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會理城隍廟戲樓位于會理市古城街道老街社區(qū),年代為清代。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 東西南北四面以墻基向外各延伸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城隍廟戲樓墻基向外各延伸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會理鐘鼓樓臺基位于會理市古城街道公園路社區(qū)東、西、南、北街,年代為清代。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四面向臺基外各延伸3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鐘鼓樓臺基向外各延伸50米�!�
[詳細] 壩心村字庫塔位于會理市通安鎮(zhèn)四方街社區(qū),年代為清代。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塔基四周向外各延伸20米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渾水塘冶銅遺址位于會理市新發(fā)鎮(zhèn)新鋪子村西南4公里,年代為明代。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山頂,南至機耕道,西至機耕道,北至山頂。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會理糞箕灣古墓群(會理縣)糞箕灣墓群保護范圍:水坪梁子南到山腳,北到?jīng)_溝和云山村九組民房南側,東到白云山公路與機耕道交匯處,西至山梁鞍部;小團山南到?jīng)_溝,北到山腳,東至楊秀林家門前路邊,西到山腳田邊。建設控制地帶分別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
[詳細] 云山村楊氏建筑群位于會理市黎溪鎮(zhèn)河口村3組,年代為清代。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村內(nèi)古建筑墻基四周向外各延伸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詳細]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