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東圍(沙丘段圍屋)年代為清道光丁酉年(1837年),位于全南縣大吉山鎮(zhèn)大岳村沙丘段小組。2018年12月4日,江東圍(沙丘段圍屋)被公布全南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圍屋東北正門外墻向外延伸5米,東南外墻向外延伸10米至民房,西南外墻向外延伸6米至民房,西北外墻向外延伸1米。建設控制地帶:圍屋東南正門保護范……[詳細] |
![]() | 大石門摩崖石刻位于雙溪鄉(xiāng)大石門村門前自然村公路旁,其南靠上猶至雙溪以公路,北臨雙溪河,高于河床1.5米。文字面約一平方米大小,刻有十四句四字詩一首,文字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石邊石壁較窄,字略顯小,有一指大,左邊字形漸大,有的達三指寬。字體屬正楷,工整絹秀;雕法為陰刻,剛健、有力度。文字內容是:青山翠色,磊落蔥蘢;石瀨淺……[詳細] |
![]() | 紅三軍團政治處舊址位于平富鄉(xiāng)上寨村。在紅三軍團革命斗爭中為紅三軍團在上寨村建立政治處所在地,是我黨在當地進行革命斗爭的重要歷史佐證,其作為紅三軍團政治處,同時又為當地平定了肅反,審理了AB團,解決了農民土地分配問題,整頓了隊伍紀律,為充實革命隊伍提供了重要力量。2016年縣文廣新局爭取到國家文物局、財政部141萬元國家……[詳細] |
![]() | 紅三軍團保衛(wèi)部舊址1932年4月17日,紅三軍團政治部在營前召開西河特委、上猶崇義兩縣委、區(qū)委聯席會議。根據中央決定,撤銷西河特委,成立中共河西道委賀昌任書記、陳葆元任組織部長,謝作玲任少共河西道委書記。5月上旬紅三軍團政治部、中共河西道委在營前召開上猶、崇義兩縣蘇區(qū)執(zhí)委聯席委會議,同時派出9個工作團開辟新區(qū)工作。紅三……[詳細] |
![]() | 上寨紅三軍團兵工廠舊址位于平富鄉(xiāng)上寨村石橋自然村村口山腳下。舊址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頂,面闊四間38.1米,進深二廳,總面積544.8平方米。1931年6月紅三軍團兵工廠從崇義金坑遷來此屋,主要修理-械(單響、-、-)和制造-、-等,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發(fā)揮過重要作用。該舊址對研究紅軍在贛南戰(zhàn)斗歷史及……[詳細] |
![]() | 營前毛澤東舊居位于營前鎮(zhèn)象牙村崩河堪自然村,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為土木結構,懸山頂,通面寬六間29.7米,進深二進,中隔一天井,舊居占地面積588平方米。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同志率紅軍主力從井崗山向贛南閩西進軍,從遂川進入我縣營前,毛澤東同志當晚就住在此民居召開了崇、猶、康等縣地下黨負責人聯系會,對武裝斗爭、土地革……[詳細] |
![]() | 社下彭德懷舊居位于營前鎮(zhèn)下灣村社下自然村山腳下,該屋坐南朝北,土木結構,懸山頂,通面寬9間35米,進深二廳,內有一天井,占地面積581平方米,1983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初,紅三軍團攻打贛州城失利,2月9日彭德懷率部隊到營前蘇區(qū)休整,司令部設在此屋,彭德懷住在右?guī)�,長達3個月之久。其間,彭德懷同志一……[詳細] |
![]() | 上寨紅軍醫(yī)院舊址紅三軍團后方醫(yī)院舊址位于平富鄉(xiāng)上寨村紅旗自然村公路旁,該醫(yī)院原稱“上寨紅軍醫(yī)院”,成立于1930年8月。1932年4月紅三軍團進駐此地,改稱“紅三軍團后方醫(yī)院”。內設辦公室、會客室、診療室、藥房、病房、廚房等。舊址系磚木結構,懸山頂,通面闊三間26.3m,進深三廳。月梁、屏風、門墩雕有花鳥、動物紋飾,木……[詳細] |
![]() | 營前孔廟位于上猶縣營前鎮(zhèn)蛛嶺村坪子街(營前中學校園內),清光緒元年(1875年)所建。由前廳、正廳、后廳、廂房、走廊、院子組成,成四合院,總占地面積768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前廳、后廳早年已毀,部分走廊、廂房2007年“7.26“特大洪災后成危房,目前只剩下正廳、左右?guī)浚讖R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坐北朝南,通面寬3間……[詳細] |
![]() | 九廳十八井座落在營前鎮(zhèn)下灣村黃坑口山腳下,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坐東朝西,磚木結構,懸山頂,兩邊有翹角,呈長方形,進深二廳一天井32.2米,通面寬12間47.2米,整棟建筑共有九個廳十八個天井,五十多間廂房,占地面積1519.8平方米。門額陽刻:“楊譽莆田”四個大字,青石大門兩旁陰刻著門楹曰“爽塏凝祥月……[詳細] |
![]() |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舊址建于清末,是一棟贛南較為特殊的“一進兩堂三橫”式不對稱傳統(tǒng)民居建筑。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由于都縣寬田鄉(xiāng)遷駐黃麟鄉(xiāng)井塘村新屋組。瞿秋白在此組織了中央蘇區(qū)最后一次文藝匯演,史稱“井塘匯演”。項英、陳毅、毛澤覃、陳潭秋、何叔衡、劉伯堅、鄧子恢等和當地軍民一起觀看演……[詳細] |
![]() | 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原為劉氏祠堂,建于公元1897年,磚木結構,坐北朝南,二廳一井一橫一排,硬山頂,小青瓦屋面,占地566.91平方米。1933年3月,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在瑞金葉坪洋溪劉氏私祠創(chuàng)辦。任弼時、張聞天、李維漢先后任校長,楊尚昆、董必武、馮雪峰先后任副校長。學校內設教務處、總務處、教材編審處等機構,開設……[詳細] |
![]() | 寧都會議舊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東山壩鎮(zhèn)小源村委會小源第四村小組,原為曾氏房祠“榜山翁祠”,總占地面積283.5平方米。榜山翁祠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平面長方形,座西北朝東南,通長22.67m,通寬13.55m,通高9.9m,占地面積307.2㎡,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檐口設勾頭滴水,壘瓦脊,脊角上翹……[詳細] |
![]() | 中共蘇區(qū)中央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黃陂鎮(zhèn)山堂村瑤上村小組,原為“胡氏家廟”,占地面積1404.5平方米,建筑面積2033.6平方米。胡氏家廟建于清末民初,座南朝北,平面呈凹字形,兩進院落和“四水歸堂”式布局。通面闊五間27.35米,通進深四間51.84米,通高12米,局部兩層,磚木結構,硬山頂,青磚……[詳細] |
![]() | 興國縣大圣寺大圣禪寺位于興國縣城,汐水江邊,濱江大道東側,南距319國道興國將軍橋1公里,北離紅軍橋200米,距興國火車站4公里,交通方便,汽車可直達寺內。大圣寺,原名大乘寺,位于縣城東門直廨(縣衙門)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建。初名萬年寺,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敕賜“大乘寺”。舊有飛來殿、石佛、銅鐘古跡……[詳細] |
![]() | 新建的松林寺,兩棟殿堂巍峨雄偉,雕鏤畫砌,里面莊嚴肅穆,香煙繚繞,僧尼做功課悠揚動聽。橋上亭臺都是用柱子立起,四面無墻,乘涼觀景,甚是愜意。柱子是個人捐資修建,每根柱子上都列有出資人芳名,游人享此便利,也念他們健康長壽,福氣多多。寧都縣小布鎮(zhèn)樹陂村松林寺聯系人:寧茂謙電話:6667028地址:江西省寧都縣小布鎮(zhèn)樹陂村……[詳細] |
![]() | 水口古寺,緊靠高山,后山林木濃密,郁郁蒼蒼,山頂平緩,如屏如帳。殿堂一字相排,建有三層。供奉道家三清,也有佛教塑像。門口對聯字體剛勁有力,殿內兩旁壁畫意蘊深遠。登上三層樓,青塘全景收于眼底。四周高山巍峨,連綿不斷,蜿蜒起伏。尖如竹筍,平尤誥軸。往下生出許多山坡,或如谷堆,或如飛鳳,靈似驚蛇,臥像龜眠。寧都縣青塘鎮(zhèn)青塘村……[詳細] |
![]() | 金斗山寺位于興國縣長岡鄉(xiāng)石燕村東南1.2公里處,東經度25,北緯26度18,經縣城紅軍大橋8公里.古寺名為金斗山寺,傳說三面環(huán)水,在漢魏時就有盧禪師云游至此,謂其為佛家風水寶地,于是上山坐禪,悟成佛道,九年后不知所綜.后人于盧禪師學佛處名為盧禪巖,至今盧禪師學佛的洞壁上石銹盧師坐禪像尚在.唐玄宗時期建護佑寺于此,唐末國……[詳細] |
![]() | 三圣寺,原名觀音堂,位于江西省于都縣于銀大道中段,始建于明正德元年。文革時期被毀,1995年,市佛教協會永久名譽會長、原縣佛教協會會長融光大師率眾進行恢復,現占地400余平方,分樓上、樓下兩層建有大雄寶殿、念佛堂、齋堂、功德堂。寺院名稱:三圣寺 地址:江西省于都縣于銀大道中段郵編:342300……[詳細] |
![]() | 贛州興教寺位于縣城西南二里的梅關鎮(zhèn)新余村,是1957年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傳為唐初尉遲恭監(jiān)建�!洞筲卓h志》載:南唐保大年間興建廟宇,宋政和間(1111—1118年),徽宗趙佶皇帝賜額為興教寺。清咸豐八年(1858年)毀于兵災,寺院僅存僧舍,前殿高丈余的銅質接引佛(俗稱田螺菩薩)無處存身,遭受風雨侵蝕�!�[詳細] |